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术前和输血前对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TRUST)法.结果 在12870例患者中,HBsAg阳性974例(7.57%)、抗-HCV阳性292例(2.26%)、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认实验室确认)4例(0.03%)、抗-TP阳性114例(0.88%).检测标本阳性总数为1384例,总阳性率为10.75%.结论 对患者进行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不但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另外还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张录喜  刘芳  姚彦 《当代医学》2009,15(32):28-28
高黏血症是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黏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馋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影响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性因素,如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等;血浆陛因素,如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等。  相似文献   
3.
樊黎赵永杰  张录喜 《实用医技》2007,14(36):4999-5000
日本产KX-21N血细胞分析仪制作精良,操作简便,可用于全血和稀释标本的测量,结果迅速、准确、重复性好。它能列血液中19个项目进行监测。对于异常的测量数据自动标记,显示于LCD画面上。我科在2003年至2007年的使用过程中,对其故障及异常数据标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临床提供了某些疾病的早期证据,使该仪器的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永杰  张录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32-4432
<正>病毒性肝炎目前主要以乙型、丙型肝炎危害最为严重,在人群中的分布最为广泛,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容易受到肝炎病毒感染,为了解其肝炎感染状况,特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乃鱼  张录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75-2676
室内质量控制(IQC)是实验室人员采用一系列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程度。确定报告能否发出,是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采供血机构检测抗-HCV、抗-HIV、HBsAg均采用ELISA法,ELISA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灵敏度较高,同时影响因素也较多,这就更需加强质量控制。本文就实验室内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阮小虎  张录喜 《当代医学》2009,15(32):27-27,8
目的探讨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糖代谢控制组(血糖浓度≤7.8mmol/L)和糖代谢失控组(血糖浓度〉7.8mmol/L).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2例糖尿病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人员血清AFU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失控组AFU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控制组(P〈0.05);而在糖尿病患者控制组AFU测定结果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在糖尿病耱代谢失控时明显偏高,可作为糖尿病观察治疗与血糖控制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浅谈分析前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科的发展,核心问题是质量管理.质量是检验科之本,没有检验结果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发不出准确的报告,检验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浅谈临床检验中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检验面对广大患者,亚健康及健康体检者,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与广大群众利益相关。由于检验结果的不正确引起不必要的治疗或延误病情,将会给广大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已成为必然,如何搞好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十几年工作经验,加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个正确结果发到患者手中。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前过程是从医师申请项目开始,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室并在内部传递,到检验分析开始。1.1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检验项目选择主要由临床医生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择的检验项目;考虑检查对某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检验人员应多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诊断性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合理、科学的选择检验项目。1.2规范填写申请单医生填写申请单时,字迹清楚,患者资料(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等情况)正确完整,申请日期,标本采集时间,标本类型、测定项目、以利检验人员结果的解释。1.3患者的准备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的内在条件及前提要求,而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是这一阶段质量保证的核心,患者的情绪、运动、昼夜的生理...  相似文献   
9.
樊黎  赵永杰  张录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4999-5000
<正>日本产KX-21N血细胞分析仪制作精良,操作简便,可用于全血和稀释标本的测量,结果迅速、准确、重复性好。它能对血液中19个项目进行监测。对于异常的测量数据自动标记,显示于LCD画面上。我科在2003年至2007年的使用过程中,对其故障及异常数据标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临床提供了某些疾病的早期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