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我科自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采用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18例,并以同时未用此药治疗的1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36例,均符合1996年上海会议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60岁,均单耳发病,发病时间2-30天;耳聋程度:轻度2耳,中度9耳,重度6耳,全聋3耳。伴随症状:耳鸣10例,眩晕8例。对照组18例(19耳),男10例,女8例;年龄20-65岁;单耳17例,双耳1例;发病时间:6小时-28天;耳聋程度:轻度3耳,中度8耳,重度6耳,全聋2耳。伴随症状:耳…  相似文献   
2.
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病因。方法:对比老年VBI(58例)、椎-基底动脉脑梗死(34例)和健康老年人(40例)的X线颈椎片异常率、TCD异常率和血流变学检测样本均数。结果:X线颈椎片异常率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TCD异常率VBI组大于健康老年组,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VBI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无差异(P>0.05)。血流变学检查中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纤维蛋白原在VBI组与健康老年线及VBI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红细胞聚集指数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粘滞血症和脑动脉硬化是老年VBI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高粘滞血症和动脉硬化对降低VBI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除引起长期慢性疼痛外,还常常导致心理活动失调。我们对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科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危重,加之住院患者多年老体弱,抢救治疗时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故其医院感染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者可能死亡。为了解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7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2008年收治的12例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结果:12例脑肿瘤卒中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其早期头颅CT平扫改变与出血性脑梗死表现相似,但在治疗后平扫及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有脑肿瘤卒中可能,分析临床资料或影像学资料后确诊为脑肿瘤卒中。结论:脑肿瘤卒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时,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通过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及细致的临床分析,能够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发病24h后病情仍加重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1次/d,连用14d;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次/d,连用5d。对照组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1次/d,连用5d。2组均辅以银杏叶制剂、维生素E,血压高者给予适当降压,糖尿病者给予降糖等治疗,连续用药14d。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定,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每周查血常规,监测白细胞,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结果3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日常生活治疗能力指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效优于小剂量尿激酶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应用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青少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因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青少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个人嗜好、病灶等特点予以分析。结果大部分脑梗死患者都可找到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30.5%),其次为栓塞性血管病(20.3%)。结论青少年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炎性血管病和心脏疾病。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防治,从而有效降低年轻人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小儿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总结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按诊断标准收集 15 6例住院腮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着重分析了并发腮脑的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等项目。结果 :本组病例特点为①多见于男童 ;②腮脑可发生于腮腺症状之前或缓解之后 ;③一般临床症状重、体征轻 ,伴高热者症状体征均重且病程长 ;④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⑤预后好。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易侵犯神经系统 ,在冬春季遇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应注意追问腮腺炎病史及接触史 ,以免漏诊 ,误诊。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64例偏头痛儿童采用西比灵与东莨菪碱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门诊偏头痛104例,男41例,女63例,年龄7~14a,病程1mo~5a。偏头痛的诊断和分类依据IHS标准,排除器质性头痛和其他功能性头痛,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40例。二、临床表现 104例均呈反复发作性头痛,其性质和过程基本相似。其中普通型偏头痛88例,典型偏头痛14例,特殊型偏头痛2例,疼痛多为搏动或胀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畏光或畏声等植物神经症状。三、辅助检查 脑电图42例,其中16例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对出血量在30ml以内的基底节出血多采用内科治疗.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始终是神经内科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尼莫地平及刺五加联合治疗基底节出血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