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1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8.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卒中与颈部超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有极为紧密的关系;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卒中,有1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2.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稳定组在规律抗血小板药的服用上与复发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发脑卒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和脑卒中疾病复发与否,无显著差异。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疾病的复发率比较高,这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规律与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患者有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其脑卒中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DM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应当强化对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20例断指再植术后病人,根据不同镇痛途径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需要间断肌注度冷丁镇痛;B组术后行腋路连续臂丛自控镇痛(PCNA);C组术后行颈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D组术后行静脉自镇痛(PCIA).观察术后3 h、6 h、12 h、24 h、48 h各时点再植手指的色泽、温度、指腹张力、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端小切口放血试验、及成功率情况.结果各时点B组和C组较D组再植手指红润、温暖、指腹张力饱满有弹性,指端小切口放血试验血流快,毛细血管回充盈好(2~4 s),成功率提高20%,有差异显著性(P<0.05);对照组相比,各时点B、C、D组再植指一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B组和C组成功率提高30%,D组成功率提高10%,有差异显著性(P<0.05);B、C两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结论术后镇痛能有交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腋路连续臂丛、颈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佳.且以腋路连续臂丛更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9-04~2004-04共收治交通事故致急性颅脑损伤316例,其中手术治疗239例。本文将介绍239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麻醉体会。  相似文献   
4.
邓建祥  张妙华 《新医学》2006,37(7):457-458
目的:探讨对术前或术中诊断为原位甲状腺癌的患者手术中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切除的意义.方法:26例术前或术中诊断为原位甲状腺癌患者,除行常规的甲状腺癌手术外还加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切除.观察其病理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结果:26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者5例(19%);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1例于术后3年4个月原发灶复发,带瘤生存,余25例无瘤生存.结论:气管食管沟也是常见的甲状腺癌淋巴转移区域,常规对气管食管沟的淋巴结进行切除可以增加根治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患者寒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对减少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发生寒颤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5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保暖组(A组)、药物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比较3组发生寒颤的程度。结果A组和B组术中寒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积极的干预措施能有助于预防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中寒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选择我院168例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白质疏松组105例,非脑白质疏松组63例。通过MMSE,MOCA和NIHSS来评估各组认知功能。结果非脑白质疏松组MMSE评分(27.39±2.31)与各级脑白质疏松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白质疏松组分别为22.41±3.72,16.39±3.54,10.17±3.15,6.12±3.64;非脑白质疏松组MOCA评分(28.24±2.04)明显高于脑白质疏松组(P0.05)。脑白质疏松组分别为23.78±2.76,20.31±2.19,18.22±2.03,15.69±2.51;脑白质疏松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脑白质疏松组NIHSS评分(3.14±1.58)(P0.05)。脑白质疏松组分别为6.15±2.49,8.19±2.83,10.71±2.24,13.93±2.17。脑梗死患者伴有脑白质疏松症更容易发生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7.
漂浮导管自1970年应用以来,已成为监测危重患者、估计左右心室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方法,它可直接在床边进行压力及心排出量等血液动力学监测,适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栓塞、严重创伤、各类休克等,现将我院5例患者应用漂浮导管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血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观察两组患者4周后血脂水平;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 LDL-C、TC 及 TG 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 <0.05或 P <0.01),HDL-C 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 <0.05或 P <0.01);对照组治疗后 LDL-C 高于治疗前( P <0.05)。随访3年,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过程中的护理方式与作用。方法:通过CT检查患者颅内血肿量及观察患者意识改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对部分颅内血肿采取非手术治疗。结果:对2004年9月~2006年9月共93例颅内血肿患者,在护理干预下采取了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愈82例(占88.20%),轻残8例(占8.60%),改手术治疗3例(占3.20%)。结论:对部分颅内血肿采取非手术治疗,既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又减少手术可能产生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口腔科门诊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目标监测.将2005年4月~2006年3月进行的监测资料作为对照组,将加强管理、规范诊疗后的2006年4月~2007年3月监测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合格率.结果:加强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前诊疗器械合格率76.39%,物体表面合格率70.8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7.08%;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后诊疗器械合格率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95.8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100.00%.结论:规范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