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四、足太阴脾经隐白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考“隐”《说文》:“蔽也”。有隐藏、隐蔽不显之义。《荀子·王制》、“故近者不隐其能,远者不疾其劳”。“白”,《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素问·阴阴应象大论》:“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藏为肺,在色为白”。此穴在足大趾内侧,距爪甲角约一分的赤白肉际处,为脾足太阴脉所出,脾为土藏,金隐土中,取之有生金荣肺之用,而主治气喘,且其穴居隐处而肉色白,故名隐  相似文献   
2.
“夜尿”症,亦称謂“遺尿”,俗称“尿床”。主要是指夜間睡眠时小便不受意識的控制,而自行排出的一种症状。它是儿童时期最常見的一种疾病,一般病程較长,往往历时数月或数年不等,有的甚至自幼延长到成年而不愈。所以对患者的精神、健康均有一定影响,甚或妨碍着智力的发育。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更无特效疗法。几年来,我們根据祖国医学对它的有关理論,結合“辨証施治”的精神,单純采用針灸治疗本病53例,效果简称滿意。对部分病例是进行了追綜观察,其远期效果亦符合临床疗效,故令总結于下,供作同道参考。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認識 丰富多彩的祖国医学認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3.
<正>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承泣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考“承”有受义。《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易·师卦》:“开国承家”。虞翻谓:“承受也”。“泣”,《说文》:“无声出涕曰泣”。《六书故》:“书:‘呱呱而泣,’诗:‘其泣喤喤’,泣非无声也,大约悲者泣而哀者哭,哭泣之声有细大之差焉”。《尔雅·释言》:“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四白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一寸,面(九页)骨颧  相似文献   
4.
腧穴名称,都应当有一个原由。所谓“凡诸孔穴,名不虚设”。正确理解穴名之义,有助于掌握腧穴的部位和临床应用。故此,本刊拟陆续发表张善忱副教授的《穴名释义》,以供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针下辨气     
针下“辨气”,是指当针刺入人体之后,由医者的触觉,来辨别分析患者的机体对针刺后所产生的反应,从而根据着各种不同的反应,给以或补或泻的刺激手法。古人对此非常重视,描述也极为详尽:如素问宝命全形篇上说:“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这就是说要很安静的聚精会神地来观察施针后的形气变易。不然虽经气到来,也是冥冥然无形可察的:假如能细心观察体验,详加辨识,在气来袭针时,就会觉得好象乌鸦的聚集;气盛的时候,好似稷禾欣欣向荣的一片茂盛之  相似文献   
6.
針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遺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們古代勤劳勇敢的祖先們在生产过程中与疾病斗争的經驗积累創立了經絡和三百余个经穴。因此我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如偶有发現新的穴位,应当供諸同道,以资推广观察,借以交流經驗发揮它的作用。正如山东医刊1957年第二期怎样研究和推广針灸疗法的我見一文中所说:“……有些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穴位,一般书上没記载,我們还未能挖掘出來。所以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来开展这一工作,才能有新的发現。”因此,希望医界先进,将多年的宝貴临床經驗介紹出来,以丰富提高后学者的临床知识和技术水平,实感迫切。故今将本人使用“平阳关”与“臀俞”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滴点經驗,供諸同道,作为引玉之砖,并求正于先进。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文献,它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及养生、预防等有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各科具体治病方法。对针灸的论述尤为突出详尽,特别是它的处方用穴,更值得效法而奉为圭桌。它不但示人以规矩,而且开人思路,临证时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可执简驭繁,左右逢源。本文暂就以下几个方面分述如下。一、掌握输穴要领,取穴宜少宜精《内经》中虽然提到有“三百六十五”穴会之说,但经查阅实有其名者,仅有单穴25个,双穴135个,总穴数只有160个。在运用上也是取穴不多,既少且精。强调“守数  相似文献   
8.
“内关”是心主手厥阴心包络经的络穴,在古代针灸八法中号称阴维穴(脉)。它的治疗范围甚为广泛,疗效也很高,为目前针灸临床医家常用要穴之一。用时多认为它与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等穴(四总穴)同样重要,故以它与四总穴相加称为五总穴,这在临床上确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仅就管见所及,主观的将它在临床上的作用。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灸焫     
“灸焫”或称“艾灸”,一般称为“灸法”。“灸”,《说文》:“灸,灼也,从火久声”;“焫”同“爇”,《释文》:“烧也”。《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为之灸焫”,意思是用艾火在人体上进行不断地烧灼或薰烤以防治疾病。它是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已  相似文献   
10.
一、虚实与补泻的关系虛实与补泻有密切关系,黄帝內經上說:“余问刺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为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张氏巔經上也說:“用針之道,以气为主,知虚和实,方可无誤”。因此,一談到針刺补泻,就要联想到虛实問題,周学海說:“虛实者,病之体巔也,补泻者,治之律合也”。沈明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