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 p65亚型和心肌素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29例子宫肌瘤和相应肌层组织以及15例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和相应肌层细胞中NF-κB p65、心肌素的表达;RNA干扰技术抑制子宫肌瘤细胞中NF-κB p65基因表达,光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干扰后子宫肌瘤细胞中NF-κB p65和心肌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肌层相比,子宫肌瘤组织和细胞中的NF-κB p65相对表达量增高(P<0.05),而心肌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RNA干扰后,与未转染的子宫肌瘤细胞相比,NF-κB p65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而心肌素的表达量相对增高(P<0.05)。结论 NF-κB p65与心肌素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子宫肌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为医院培养救死扶伤的高级专业人才、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培养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好坏,将对整个学校的科研活动、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科研道德素质、科学研究压力、学术规范教育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导致医学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前、中、后期科研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素质、制定合理毕业考评体系、设置科研诚信课程和发挥导师作用等途径来进一步加强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4.
【摘要】 国内报道首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男,70岁,躯干、四肢广泛丘疹伴瘙痒23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右胫前、双上臂外侧见弥漫性粟粒至绿豆大小褐色半球形丘疹,质硬。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未见异常。下肢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乳头可见均一红染的团块状物质。免疫组化刚果红染色阳性。瘙痒数字量表评分10分。诊断:泛发性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治疗:皮下注射度普利尤单抗,首次600 mg,之后每2周注射300 mg。治疗第2周时,瘙痒即明显缓解,14周时皮损开始明显消退,18周时前胸、腹部皮疹基本消退,腰背部、四肢皮疹明显消退。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