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医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的胆汁标本经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对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到病原菌30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84%,革兰阳性球菌占27.54%,真菌占2.62%,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18%、12.13%、11.48%、6.89%、5.9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7.19%和21.6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高,为48.86%69.3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有较低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2.00%,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2.9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76%69.3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有较低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2.00%,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2.9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76%9.52%。结论医院致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采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胆道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580株流感嗜血菌和185株卡他布兰汉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采用ATBTM HAEMO药敏条,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Cefinase纸片,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感嗜血菌与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住院患儿,以≤4岁儿童为主,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高发季节分别为春季和冬季;流感嗜血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47.1%、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2.1%,对头孢克洛、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率≥15.0%;流感嗜血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80.0%;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52.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8%,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结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患儿,检出率受季节变化影响;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菌有较高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但对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2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GRA2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其基因片段,经克隆至pMDl8-T载体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脂质体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FF细胞,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GRA2的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GRA2基因序列正确,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GRA2经PCR、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转染GRA2基因的细胞,RT—PCR可见目的条带。结论成功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RA2,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隐翅虫皮炎 (Paederusdermatitis)在日本被称为线状皮炎(Dermatiitislinerris) ,欧美则称为季节性大疱皮炎 (Seasonalbul lousdermatitis) ,该皮炎是由于接触隐翅虫 (Paederusfuscips)体内的毒液而引起的毒性皮炎[1~ 3 ] 。目前 ,临床治疗仍缺少特异性的方法 ,即时治愈率亦比较低。为探讨治疗的新方法 ,本实验利用碱性溶液治疗隐翅虫皮炎 ,并与常见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4月间共诊治患者 5 8例 ,其中男 3 1例 ,女 2 7例。年龄 8~ 48岁 ,平均 3 0 .16岁 ,其中 …  相似文献   
5.
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自动化微生物分析系统对2008—2010年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结果共分离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230株,分离率为14.90%,呈上升趋势,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83.04%。分布在23个临床科室,其中重症医学科检出最多,占28.26%,对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最低,为5.08%,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均大于40%,其中呋喃妥因、头孢替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的总耐药率>85%。经Cox-Staurt趋势检验分析,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氨曲南、头孢替坦、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无变化趋势。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越来越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多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抗菌谱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47例,发生率24.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细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4.7%).分离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抗生素的耐药率达到60%以上.九成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体外敏感.肺炎克雷伯菌中体外敏感性大于80%的包括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而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呋喃妥因和利奈唑胺全部敏感.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10%.结论 ICU应定期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单价及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弓形虫单价基因疫苗 pcDNA3.1-p30及复合基因疫苗 pcDNA3.1-p30-ROP2 ,并比较两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0和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2 (ROP2 )的基因片段 ,经T-A克隆 ,将p30单价基因及 p30-ROP2复合基因片段分别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1-p30及pcDNA3.1-p30-ROP2。分别免疫BALB/c小鼠 ,设磷酸缓冲盐溶液 (PBS)组、pcDNA3.1空质粒组为对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  结果 获得 pcDNA3.1-p30、pcDNA3.1-p30-ROP2重组表达质粒 ,用 pcDNA3.1-p30-ROP2免疫的小鼠 ,其IgG抗体吸光度 (A490 =2.0 5 1± 0.3 3 7)高于用 pcDNA3.1-p30的吸光度 (A490 =1.892± 0.3 69) (P <0.0 5 )。攻击感染弓形虫后小鼠生存时间 ,用 pcDNA3.1-p30-ROP2免疫的小鼠 ,较用 pcDNA3.1-p30的明显延长 (P <0.0 1)。  结论 弓形虫不同生活阶段的抗原复合基因疫苗较单价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变异链球菌UA159 vicKATP缺失突变株,研究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耐酸、细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生物膜形成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quick change法构建vicKATP缺失突变质粒,同时引入SmalI,SmalI插入kan基因盒(lox71-kan-lox66),建立vicKATP缺失同源重组载体。所获载体转化变异链球菌,卡那霉素筛选阳性菌。pCrePA质粒转化阳性菌,30 ℃移除kan基因,37 ℃去除pCrePA,同源重组法获得无标记基因组vicKATP缺失突变株。表达纯化VicKATP缺失蛋白,并验证其ATP激酶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UA159 vicKATP缺失突变株和补偿株。vicKATP突变株生长速率和pH值下降均较野生株缓慢;实验株随致死性酸处理时间延长,生存率呈下降趋势,但突变株生存率较野生株高,即耐酸性增强;突变株EPS和生物膜形成较野生株明显减少。结论 vicK基因ATP结合位点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酸耐受、EPS和生物膜形成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编码弓形虫RH株膜表面蛋白1(SAG1)和微线体蛋白3(MIC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AG1-MIC3并鉴定,为弓形虫疫苗研制作准备。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弓形虫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SAGl和MIC3基因片段。分别克隆人pMD18T载体,并对重组人外源基因的质粒通过PCR、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亚克隆技术将SAG1和MIC3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经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筛选阳性重组质粒pcDNA3.1-SAG1-MIC3,PCR、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Hela细胞,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转录情况。结果MIC3和SAG1基因的TA-cloning经PCR和酶切鉴定,大小分别为933bp和789bp,与预期值一致;pcNDA3.1-SAG1-MIC3经酶切鉴定,目的片段约为1722bp.与SAG1MIC3长度相当;测定重组载体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100%同源;PCR验证载体携带的SAG1-MIC3融合基因在Hela细胞中转录生成mRNA。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AG1-MIC3.为弓形虫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ap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目的蛋白,继而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变异链球菌UA159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变异链球菌aps基因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ASK-IBA43plus,转化E.coli Top 10,无水四环素诱导His-APS蛋白表达,经Ni-NTA纯化后,检测His-APS蛋白腺苷磷酸硫酸酶活性及核糖核酸酶活性。结果 PCR扩增出933bp的aps基因开放读码框,成功构建ap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ASK-aps,并在E.coli Top 10中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重组His-APS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38ku,该蛋白在Mg2+及Mn2+存在条件下能水解pAp,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但不能降解Cy5标记的随机6nt寡核苷酸探针。结论重组His-APS蛋白具有腺苷磷酸硫酸酶活性,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但不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