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核酸适配体是一类能特异性地靶向特定抗原的单链寡聚核苷酸。较之常用的抗体等靶头向性配体,适配体体积相对较小、免疫原性较低且易于体外筛选。目前,以适配体靶向肿瘤的纳米递送系统通常有3类:第1类将适配体修饰于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等纳米载体上,形成适配体靶向的纳米载体;第2类直接将适配体与药物/荧光物质相连,形成适配体-药物/荧光物质共轭物;第3类将适配体自身作为药物的靶向载体。本文就近期以适配体靶向肿瘤的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海藻糖分子的细胞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藻糖(trehalose)是由2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α-1,1糖苷键连接的非渗透性的一个非还原性双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强抗脱水作用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甚至在丧失了身体99%水分的情况下仍能生存。在酵母、霉菌以及蘑菇等真菌中,海藻糖含量可达干重的20%以上。早期认为,海藻糖是作为储藏碳源而存在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环境压力下维持细胞完整性、保护细胞才是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TAT-GFP,以便于考查TAT的细胞定位及穿膜功能。方法:将TAT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串联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IPTG诱导融合表达。分离纯化的融合蛋白与BHK-21细胞共孵育一定时间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以尾静脉注射方式进行小鼠给药实验,一定时间后麻醉,将主要器官组织取出、固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DNA测序证明成功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T28a-tat-gfp。经诱导表达、纯化可获得纯度为85%以上的融合蛋白TAT-GFP。细胞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可迅速透过细胞膜并广泛分布于BHK-21细胞内,其中尤以细胞核内最多,而对照组GFP蛋白则不能穿透细胞膜入胞;动物实验中,给药2h后即可观察到TAT携带GFP到达小鼠的各主要器官和组织,甚至穿透血脑屏障分布于脑组织部分。结论:融合表达的穿膜肽TAT具有一定的携带生物分子(GFP)穿膜功能,本研究为深入了解TAT的性质及其未来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张謇的研究兴趣长久不衰,并从历史学界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研究层面涉及文、史、哲,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城市规划,水利农垦、交通运输,乃至戏剧、美术、医学、慈善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百年来张謇研究约分三个阶段:张謇在世时至逝世后研究张謇的工作即已展开,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期间,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二十世纪50-60年代张謇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1966年以后张謇研究被迫中断十年之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张謇研究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进入一个有组织,有系统,多学科,多层面空前繁荣和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