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遗尿是儿科较常见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小儿遗尿症又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得一种病症,多见于10周岁以下的儿童,其临床表现为:遗尿常发生在晚上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般以上半夜较多,严重者每晚必遗,甚则每晚遗尿2~3次,遗尿后常继续熟睡,虽经频频呼叫而不易醒来.在多饮、疲劳、或者有其他疾病时可加重.也有轻者每周遗尿1~2次,尿后即醒来.排除泌尿系感染、畸形、寄生虫病等.1998~2005年,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小儿遗尿症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腹泻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病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烦躁不安等。我院自1995年7月至今以针刺配合按摩治疗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微波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疾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较多。笔者近两年来收治小儿腹泻患者56例,采用理疗仪器微波治疗仪配合针刺,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6例患儿均收自门诊及本院病房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3月余,最大者3岁。病程最短者2d,最长者5d。急性腹泻16例,慢性腹泻40例,其中静点抗生素未完全止泻者2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使次数增多,严重者多达10余次。大使稀稠或如蛋花状,56例患儿均无明显中毒症状,采用此方法期间不用其他治疗方案。2治疗方法2.1微波根据患…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1994 年以来,在临床上用攒竹穴治疗眶上神经痛30 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 例中,男9 例,女21 例;年龄最小12 岁,最大39 岁;病程最短2d ,最长半个月。30 例患者中均经眼科医生诊断为眶上神经痛。2 治疗方法将攒竹穴常规消毒后,用28 号1 寸毫针,横刺,向外下眶上孔进针0.5 寸,有麻电感,留针30min ,每日针刺一次,5 次为一疗程。3 治疗效果3 1 治疗标准 临床治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个月后无复发显效症状消失但因眼部过度疲劳而复发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3 2 治疗结果 30 例患者…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休克是一组以急性、严重、长时间的组织器官低灌注和严重左室泵血不足及血压低下为表现的临床征候群,临床发生率为5%~15%,本病病情危笃,发展迅速,预后极差,是目前急性心梗患者住院期主要死亡原因。现代医学对心源性休克的治疗,除一般的抗休克措施,如吸氧、镇痛,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还包括机械辅助循环、再灌注疗法等,使本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达50%以上。中医对本病研究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众多医家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发展迅速,本文将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腰扭伤临床上较常见,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侧弯等.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单刺养老穴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以掌向胸,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处即养老穴,常规消毒后,直刺1—1.5寸,快速捻转,边捻转边嘱病人适当活动腰部,前后左右屈伸动作范围由小到大,10分钟行针1次,30分钟启针.20例中,痊愈13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平均1—3次治愈.  相似文献   
7.
药物透入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系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笔者自1989年开始用药物透入治疗过敏性鼻炎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20年。2治疗方法2.1处方生花60g,白术20g,苍耳子10g,辛夷10g,白芍109,桔梗10g,乌梅10g,僵蚕5g,蝉退5g,桂枝5g,甘草5g。2.2操作将上述中药加水(浸过叶中药为度)煎20min,煎好后持用。(热天把药液放在冰箱里)将透入用的极板放好脱脂棉,将适量药液倒在上面,用G…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是一种神经和皮肤同时受累的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在感染、劳累、紧张、外伤及其他疾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本病.发病前先有具部皮肤烧灼感或游走性疼痛,或伴有低热、疲倦等症.约2d~3d后在相应的神经分布区(胸、腰、三叉神经分布区为好发部位)出现红斑,继而在红斑上发生多数成群如粟米状或绿豆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并迅速变为集簇性水泡,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多发生在一侧,排列成带状.病程约2周~4周,愈后一般无复发.2000年~2005年,笔者采用围刺加拔火罐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穴位透入中药是一种通过电流作用将药物直接导入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下面将我科自1990年—1992年收治的25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