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生物型假体对18例(23髋)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男12例(17髋),女6例(6髋);年龄19~34岁,平均26.4岁。左侧8例,右侧5例;双侧5例。合并髋关节病变5~8年,平均6.8年。术前髋关节屈伸活动度为(30.3±21.4)°,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3.2±2.7)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年6个月~8年,平均6年。术后2例(2髋)发生异位骨化,1例(1髋)自觉大腿轻度酸痛。术前步态异常患者中除1例仍存在轻度摇摆外,其余患者步态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及翻修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0.3±3.5)分,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达(95.3±27.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术后大腿与小腿周径均明显增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发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深静脉血栓的高风险,而中医补肾益气活血疗法能够有效缓解高凝状态,减少大腿肿胀,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良好方法。能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早期由于术后脱位和内衬碎裂(陶瓷对陶瓷假体);晚期由于磨损、骨溶解严重影响假体的生存率,为了降低上述并发症,人们设计了金属对金属承重面(metal—On—metal,MOM)假体。并通过材料学的发展和假体设计的改进而成为第三代MOM假体,取得优良的长期临床疗效。作者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对本院应用MOM的临床结果和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加转子下截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23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性6例(6髋),女性12例(17髋),CroweⅢ型16髋,CroweⅣ型7髋,平均年龄52.4岁(41~67岁),随访时间3~6年,平均4.5年。采用全髋置换术加转子下横行截骨,部分病例截骨处用钢丝捆扎固定,其他病例截骨处自体松质骨骨泥填充,评估术前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假体影像学表现。结果 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2分提高至最近一次随访时的平均90.7分,最近一次随访示:所有假体都骨性长入稳定,截骨处平均3.2个月(2~6个月)后愈合,无一例发生脱位、感染、神经症状、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结论全髋置换加转子下截骨可以纠正增大的前倾角,提供假体良好的抗旋转稳定性和避免复位时引起的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