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皮质骨螺钉在临床使用可行性、钉道的参数和置钉后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住院行颈椎CT三维重建的住院患者CT资料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0~60岁(48.0±5.6岁),采集患者颈椎(选取C4~C6)CT连续扫描数据,测量每个椎弓根的形态学数据:椎弓根高度和宽度;并在图像处理系统上模拟皮质骨螺钉的钉道轨迹,测量每个钉道的侧倾角和头倾角,计算各个椎体皮质骨螺钉置入的角度范围。选用18具完整的成人新鲜颈椎标本(选取C4~C6),将每一节段颈椎标本左右两侧椎弓根各作为一个测试单元进行随机置钉,置入传统椎弓根螺钉为A组,置入皮质骨通道的螺钉为B组。再将置好螺钉的颈椎标本进行CT平扫,测量并记录A、B组螺钉的平均固定长度,根据Grade标准评估置钉等级。将颈椎标本固定在特制的夹具上,生物力学测试前通过旋转夹具底座的方法来调整螺钉与夹具的角度,检测螺钉的最大垂直轴向拔出力,比较两组结果。结果:30例住院患者C4高度为7.3±0.8mm、宽度为5.5±0.3mm;C5高度为7.4±0.6mm、宽度为5.8±0.2mm;C6高度为7.6±0.6mm、宽度为6.2±0.3mm。模拟置钉测量C4侧倾角为39.5°±2.3°、头倾角为10.3°±0.4°;C5侧倾角为39.3°±1.3°、头倾角为10.9°±0.5°;C6侧倾角为37.6°±0.9°、头倾角为11.7°±0.3°。新鲜颈椎标本CT扫描重建,两组螺钉Grade置钉等级,A组1级52枚,2级2枚,B组1级51枚,2级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固定长度C4为34.2±1.8mm,C5为34.3±2.3mm,C6为34.6±1.9mm;B组的平均固定长度C4为23.3±1.4mm,C5为24.3±2.1mm,C6为25.7±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大拔出力为521.2±15.6N;B组最大拔出力为527.4±18.9N;两组的最大拔出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图像模拟显示颈椎皮质骨螺钉置入安全可行;颈椎皮质骨螺钉的拔出力与传统椎弓根骨螺钉相比,固定长度差异不大,拔出力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脊柱微创通道镜下改良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改良微创TLIF术联合单侧钉棒固定,分析患者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同时,比较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予施行膝关节镜下ACL单隧道单束重建术,分析清除和保留断裂ACL残端术后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探索出更适合临床操作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8年1月—2013年6月,对40例ACL断裂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均为取自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编织成的自体韧带,其中20例(A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清除干净后再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20例(B组)为断裂ACL残端进行尽可能保留前提下施行膝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ACL重建术,手术均为同一组医师完成,2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4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0.7±3.7)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t检验结果 ,所得P=0.0183和P=0.0177,P值均<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L断裂采用清除和保留断裂前交叉韧带残端进行自体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在关节平衡性、关节自体感觉恢复存在显著性差异。保留ACL残端进行单隧道单束重建ACL,有利于移植肌腱的胫骨和股骨端隧道口的制作;ACL固定于原ACL残端中,避免重建的ACL在髁间窝被撞击;原ACL残端纤维围绕重建的ACL,可以覆盖隧道内口,减少关节液对移植肌腱与隧道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螺钉固定与镶嵌固定在髋关节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本组收治的需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经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而对照组安装人工髋臼杯时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固定。详细记录患者术后5年随访时人工关节稳定的情况,并通过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恢复情况良好,人工髋关节中期稳定性良好,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生物型金属-聚乙稀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安装人工髋臼杯时,直接打压镶嵌固定和普通打压后再钻孔拧入2至3枚螺钉对比,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均良好,中期稳定性良好,固定牢固;但直接打压镶嵌固定术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空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病人4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21例,行多裂肌间隙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2例,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术中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及治疗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2组病人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空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