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默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沉默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 HDGF)对人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3 条HDGF的特异性小干扰RNA(HDGF-siRNA)通过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入大肠癌lovo细胞, RT-PCR及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HD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受抑程度, 并筛选出1条沉默效率最高的siRNA用于后续试验; MTT法观察HDGF-siRN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生长的影响; 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ERK通路蛋白在转染前后大肠癌lovo细胞中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HDGF-siRNA转染能有效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中HDGF的表达; 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 RNA干扰组大肠癌lovo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t=4.432,4.263, 均P<0.01)、PCNA和p-ERK1/2蛋白均明显下调(t=14.89,11.92,均P<0.01).结论:HDGF-siRNA不仅有效阻断HDGF在大肠癌lovo细胞的表达, 而且明显抑制大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CNA, 抑制ERK1/2蛋白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B(PKB)抑制剂SH-6联合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对诱导人大肠癌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非放射性PKB活性免疫沉淀检测试剂盒检测SH-6干预前后细胞中PKB活性。将大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SH-6组、奥沙利铂组、SH-6+奥沙利铂组。按照上述分组用药物干预大肠癌lovo细胞24小时,分别采用DNA ladder法和Hochest3325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9活性变化。结果(1)SH-6可有效抑制PKB的活性;(2)DNA ladder检测法显示,空白对照组未见梯形DNA裂解片段,而其他3组均出现明显的DNA梯形裂解带。Hochest法显示,空白对照组细胞的细胞核均质蓝染,而药物处理的3组均出现明显的细胞核致密浓染及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3)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奥沙利铂干预后,lovo细胞中Caspase-9的活性与未处理组比较,明显增强,加用SH-6处理后,大肠癌lovo细胞中Caspase-9的活性与未处理组比较明显增强,与单用奥沙利铂组比较有所增强。结论PKB抑制剂能促进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增强抗肿瘤化疗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及治疗学(CPPT)教学模式在消化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回顾分析某大学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成绩情况,并针对CPPT模式试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予以修正。方法选取2015年和2019年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相关课程的某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285人为研究对象。2015年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作为对照组;2019年采用CPPT教学模式,作为实验组。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并发放自我评价问卷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两组成绩及问卷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病例分析及切片识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课堂氛围、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切片识读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于病例讨论、切片识读、教学流程、助教安排、复习串讲及测试试题难易度较为满意(满意度>80%),但理论课讲解、课时分配及配套教材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满意度<80%)。结论CPPT教学改革模式优于传统模式,既考虑医学发展的需求,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利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靶点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白藜芦醇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蛋白。将白藜芦醇作用靶点和溃疡性结肠炎靶点取交集,即为白藜芦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找出靶点的作用关系,使用Cytoscape 3.9.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使用基因微生信网站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Cytoscape3.9.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Swiss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SwissTargetPrediction得到69个白藜芦醇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的533个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22个白藜芦醇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EGFR、SRC、MMP9、MMP2处于核心位置。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中,EGFR、SRC、MMP9、MMP2均存在于内分泌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论:白藜...  相似文献   
5.
生存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食管癌组织、5例正常及炎症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survivin的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的病理分级有关(P<0.01),两者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期转移无关.70例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食管癌中survivin、VEGF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VEGF与survivin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当两者同时表达阳性时组织芯片病理类型恶性的几率较大,对鉴别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肠钙粘连蛋白在不同分度胃上皮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及肝肠钙粘连蛋白表达与胃上皮肠化生发生与发展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肠钙粘连蛋白在87例不同分度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7例不同分度胃上皮肠化生组织中肝肠钙粘连蛋白阳性表达78例,总阳性率为89.7%,而肝肠钙粘连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肝肠钙粘连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胃上皮肠化生程度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发生溃疡及萎缩性胃炎无关(P>0.05)。结论肝肠钙粘连蛋白与肠化生的发生高度相关,它可能代表着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肠化生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的临床特点、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75例PGI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PGIL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5:1,年龄(56.96±14.51)岁,其中43例(57.33%)患者以腹部隐痛为主要症状.51例(68.00%)患者CEA升高,17例(32.69%)患者行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肠镜诊断阳性率为74.58%.9例直肠淋巴瘤患者之中,有5例直肠指诊阳性,直肠指诊的阳性率为55.56%.75例PGIL患者均已行病理检查,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3例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6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7例为其它病理类型.按照Ann Arbor标准分期,ⅠE期7例(9.33%),ⅡE期25例(33.33%,ⅢE 11例(14.67%),IVE期32例(42.67%).41例患者行CHOP化疗方案,12例患者行R-CHOP化疗方案,3例行手术治疗,19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确诊主要依靠内镜下活检,内镜下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行腹腔探查术明确诊断.CEA、大便隐血试验对PGIL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而直肠指诊对直肠淋巴瘤的初诊有重要意义.早期PGIL患者以PGL多见,而中晚期PGIL患者以PIL多见.病理类型以DLBCL和MALT为主.DLBCL型PGIL治疗首选CHOP/R-CHOP,MALT型PGIL患者首选HP根除疗法,手术适用于PGIL的并发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 EMbase、 WanFang Data、 CNKI、 CBM和VIP,查找关于CTLA4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今。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个CTLA?4基因位点: rs231775,及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微卫星片段,共10个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 CTLA?4?rs231775基因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有相关性: rs231775多态性增加人群克罗恩病易感性[AG+GG vs. AA: OR=1.29,95%CI (1.05~1.59), P=0.02。 GG vs. AA: OR=2.14,95%CI (1.14~4.04), P=0.02]; CTLA?4基因非转录区(AT)n重复序列≥118 bp片段人群组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是非≥118 bp片段组的4.85倍( P<0.05),前者发生克罗恩病的可能性是后者的3.82倍(P<0.05), CTLA?4基因非转录区(AT)n重复序列122 bp片段人群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是非122 bp片段的15.5倍( P<0.05)。结论 CTLA?4?rs231775基因非转录区( AT) n重复序列多态性会增加炎症性肠病发病风险。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尚需开展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HDGF基因在体外是否对大肠癌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方法设计特异性小干扰RNA抑制HDGF基因表达,本试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非特异性siRNA转染的阴性对照组及HDGF特异性siRNA干扰组。通过AnnexinV?FITC流式双染, 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凋亡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HDGF?siRNA前后相关凋亡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2个对照组相比, HDGF?siRNA处理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上升至(14.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形态学上有20%的细胞出现染色质浓染的凋亡小体,而对照组基本未见;此外与2个对照组相比, HDGF?siRNA处理组细胞中bcl?2及Survivin蛋白含量均有明显下调,而Bax明显上调、 Cyt?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 caspase?9及caspase?3被激活。结论 HDGF?siRNA能在体外有效诱导大肠癌胞发生凋亡,线粒体凋亡途径在HDGF基因介导的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这暗示HDGF将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极佳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192例,正常组织102例)HER-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32.3%)结直肠癌标本HER-2过度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明显升高(P=0.001)。HER-2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程度、Duck's分期相关(P<0.05),HER-2过度表达结直肠癌患者10年生存率较低。结论:结直肠癌组织HER-2过度表达率较正常结直肠组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过度表达提示较差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