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优选多蒸黄精炮制工艺参数,为黄精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炮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与UV法测定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五羟甲基糠醛含量作为黄精功效指标,色度值作为参考指标,研究蒸制次数对黄精浸出物、多糖、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含量以及色度值的影响。结果多蒸黄精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多糖和浸出物在黄精生品中含量最高,并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皂苷含量与色度值在一蒸一制炮制品中最高。结论综合评分认为一蒸一烘为蒸制黄精较为理想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优选北柴胡的最佳麸炒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d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麦麸用量、预热锅温、麸炒时间3个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预热锅温和麸炒时间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麦麸用量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影响不明显。最佳麸炒工艺为10%的麦麸用量,预热锅温290℃,麸炒时间80 s。结论:优选的北柴胡最佳麸炒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为规范麸炒北柴胡的饮片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优选姜半夏的炮制工艺。方法: 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浸泡时间、煮制水量、煮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4种核苷(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同时考察白矾限量和浸出物含量,进行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优选姜半夏炮制工艺。结果: 姜半夏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泡60 h,煮制水量与半夏比例15∶1,煮制5 h。 结论:优选的姜半夏最佳炮制工艺合理可靠,重现性好,为规范姜半夏的饮片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黄芪多糖提取物中存在的杂糖和可能被人为添加的多种杂糖如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麦芽糖、乳糖进行鉴别;对黄芪多糖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小鼠脾指数影响实验方法进行黄芪多糖提取物杂糖鉴别和生物活性试验。结果:两种杂糖检查法实验结果明确,黄芪多糖提取物可显著提高ICR小鼠脾指数。结论:薄层色谱检查法简单易行,斑点显色清晰,系统耐用性较好;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可定性定量,两种方法相互辅助,可精准识别黄芪多糖提取物中的多种杂糖成分,并辅助验证了中药黄芪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方面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北柴胡不同炮制方法(净制、醋炙、酒炙、麸炒、鳖血炙)与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的相关性,为阐明炮制机理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Hypersil ODS C18 色谱柱 (4.6 mm×200 mm, 5 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测定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 结果 不同柴胡炮制品之间柴胡皂苷a和d的含量差异较大,柴胡皂苷a的含量依次为:麸炒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柴胡皂苷d的含量依次为: 生柴胡>麸炒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 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优选黄连的最佳姜炙工艺。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等4种生物碱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设计表,选择生姜用量、烘制温度及烘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对黄连的姜炙工艺优选。结果: 黄连的最佳姜炙工艺为:生黄连加15%姜汁润透后,在150 ℃下烘制40 min,取出,晾凉。结论:优选出的姜炙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为规范姜炙黄连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斑蝥不同炮制方法(生品、麸炒、米炒、烘制、碱制)与有效成分斑蝥素含量的相关性,为阐明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和炮制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斑蝥炮制品之间斑蝥素含量差异较大,斑蝥素含量为:烘制生品米炒麸炒碱制;斑蝥酸钠含量:生品碱制烘制米炒麸炒。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斑蝥中有效成分斑蝥素和斑蝥酸钠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