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大剂量盐酸地尔硫卓在致心肌梗死的严重冠脉痉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痉挛导致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扩冠、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接受大剂量盐酸地尔硫卓360 mg/d治疗,治疗后4周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绞痛发作情况。随访1年后观察是否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较基线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服用地尔硫卓360 mg/d,4个月后出现头晕、心动过缓,将地尔硫卓减量为180 mg/d,该患者再次出现心肌梗死。其余9例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结论 大剂量地尔硫卓治疗严重冠脉痉挛患者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预防冠脉痉挛导致的再次心梗,患者耐受性良好,可作为严重冠脉痉挛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它们不仅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糖脂代谢、凋亡及自噬而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血浆BCAA含量与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紧密独立相关,并参与疾病发生发展。因此BCAA不仅是具有潜在预测疾病与预后评价作用的生物标志物,而且有望成为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代谢相关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BCAA的生物学作用,其对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氧微环境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特殊培养基筛选;将GSCs分常氧组(21%02)和低氧组(3%02),给予不同的氧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低氧组细胞较常氧组生长更好;荧光显微镜下2组细胞的胞核形态完好,无凋亡像;流式细胞仪检测,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细胞凋亡率无差异(P>0.05);MTT示:于72 h、96 h及120 h时低氧组较常氧组明显增殖(P<0.05).结论 适度低氧不会诱导脑胶质瘤干细胞凋亡;适度低氧微环境对胶质瘤干细胞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123例患者,分为非CABG组和CABG组。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SAQ量表和SF-12量表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CABG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非CABG组(P<0.01)。影像学中CABG组患者的左主干(LM)合并两支或三支冠脉病变的比例高于非CABG组,而非LM单支或两支冠脉病变比例低于非CABG组(P<0.05,P<0.01)。随访时间为PCI术后(47±3)月,CABG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高于非CABG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率中,非CABG组高于CAB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的SAQ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68±7)vs(59±2)分],心绞痛稳定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70±9) vs (46±6)分],心绞痛发作频率的评分也高于非CABG组[(88±8) vs (8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CABG组患者的SF-12量表中生理得分高于非CABG组[(46±5)vs (39±4)分,P<0.05],但两组的心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功PCI使既往CABG的CTO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杜朝升  朱迪  邹倩  廉坤  洪志博  周芬  陶凌 《心脏杂志》2014,26(4):416-419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对HepG2细胞支链氨基酸(BCAA)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epG2细胞系随机分为对照组、APN组、A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CpC)组(APN+CpC)组和AMPK激动剂(AICAR)组。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BCKD E1α(BCAA分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磷酸化时为失活状态)及P-BCKD E1α蛋白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HepG2细胞上清中BCA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N组和AICAR组均可以显著上调细胞P-AMPK的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细胞p-BCKD E1α及上清中BCAA的水平(P0.05,P0.01)。与APN组比较,APN+CpC组,其细胞内PAMPK水平显著下降(P0.01),P-BCKD E1α及上清中BCAA的水平明显上升(分别为P0.05及P0.01)。结论:APN可显著促进HepG2细胞BCAA的分解代谢,其作用机制与AMPK磷酸化作用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idgePoint系统支持下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ADR)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西京医院接受BridgePoint系统开通CTO病变的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CTO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及术中相关参数。观察入选患者的短期预后,包括技术成功(达TIMI 3级血流及残余狭窄<30%)率、手术成功[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MACE。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TVR)和心脏压塞等。于出院后30 d及6、12、24和36个月,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入选患者MACE发生情况。结果87例患者中,男性75例(86%),年龄(61±10)岁,J-CTO评分为(2.49±0.52)分。6例患者采用BridgePoint系统直接行ADR术,均成功。81例患者行BridgePoint系统补救性ADR术,其中62例成功,BridgePoint系统ADR术成功率为78.2%(68/87);19例患者于手术失败后通过正向/逆向技术补救,成功9例,失败10例。技术成功率为88.5%(77/87)。冠状动脉穿孔2例(2.3%),1例置入覆膜支架,1例心包填塞后给予心包穿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1例,猝死1例,心脏压塞1例。住院期间入选患者MACE发生率为3.4%(3/87),手术成功率为85.1%(74/87)。手术时间为(175±72)min,对比剂剂量为(449±155)ml。随访17(11,26)个月,8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30 d MACE发生率为4.7%(4/86),6个月为10.5%(9/86),17个月为17.4%(15/86)。结论BridgePoint系统开通冠状动脉CTO的成功率较高,安全、可行,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探讨青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比较青年人和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76例开颅治疗的401n L以上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比较年轻人与老年人性别、病因、危险因素、血肿量、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病是青年人和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两组患者性别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出血量、手术清除血肿量均相当,但年轻人发病后即刻意识障碍率、术前意识障碍率、瞳孔变化率高,G C S评分低,手术时机较早,但预后与中老年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40m L以上年轻人高血压脑出血与中老年人相比,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预后同中老年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成型钛网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2例,分析数字化颅骨修补材料的制作过程、手术时间、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出现切口感染、皮瓣下积液及不规则及凹陷等情况,患者对塑形的结果满意度高.结论二维数字化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修补后外观效果和降低医疗费用,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颅骨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0.
支链氨基酸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它们不仅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且作为调节糖脂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信号分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除了合成代谢外,分解代谢在支链氨基酸代谢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代谢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现将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及各器官的分解代谢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