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状况,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2012年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3.45%。2013年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2.26%。与2012年相比,2013年住院患儿医院感染呈下降趋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3年1228例患儿医院感染共35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1.4%,其次是消化道和泌尿道。结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护理干预重点放在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方面,只有高度重视预防院内感染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护理诊断理论对老年性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及其他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对有感染危险、知识缺乏、便秘、睡眠不足或规律紊乱、下肢麻木疼痛、低血糖、潜在并发症、组织完整性受损等方面表现的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护理 ,可采取指导患者生活习惯、合理营养 ,严密观察病情、防范并发症发生及作好急救准备等基础性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4.
2879例口腔颌面部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颌面部是人体的外露部分,易遭受损伤,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因此对颌面部损伤的处理,减少面部畸形和功能丧失,在临床上将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1994年7月1日就诊的部分有记载的2879例口腔颌面部损伤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损伤情况:2879例中,男性2100例,占73%;女性779例,占27%。就诊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70岁,以21—30年龄组发生率最高为890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7岁,因颌面部畸形张口受限11年,患者出生后4天,无任何诱因高烧,并伴抽搐,持续10余天.3~4岁时又高烧38℃~39℃持续数日。自6岁时发现两侧面都不对称,张口受限,开口度为1.bern,到当地医院未治,查体双侧面部不对称,顿中线偏向右侧,右侧显丰满,左恻牛场,面下1/3短,侧面观下颌内缩,似鸟嘴。开闭口运动时右侧探林突动度几乎消失,开o重度受限.开口废为0.6cm,牙列不整,邻关系紊乱,左侧股关系正常,前牙深夜路,注覆盖,下前牙咬及腔部粘膜.X线检查,(右恻挂下颌关节断层)见右恻震林突低平,噱灾较长,临床…  相似文献   
6.
龋病被WHO列为三个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龋病的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属兼性厌氧或微需氧菌,本菌被公认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其致龋机制在于该菌能利用宿主口腔中的蔗糖合成葡聚糖,其中一部分为不溶于水的葡聚糖,这种多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分析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惠儿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相比,综合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尖周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多发病,治疗时复诊率较高,因此,除了对病源性刺激物进行彻底的物理性消毒外,合理地选择化学药物进行根管内治疗,也是治疗的关键。本文试用酚醛树脂液进行根管内治疗,与传统的甲醛甲酚液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适应症:急性尖周炎尖未化脓者。 2.药物:酚醛树脂液、甲醛甲酚液(FC)。 3.病例选择:选适应症患者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龄在16—50岁。定为观察组;取近似条件患者150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康雪梅  吴裔丽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85-1286
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5年2月使用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临床上产科子宫切除术的病因,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西安市北方医院199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产科实行子宫切除术4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总结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 切除的主要病因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流产史、分娩方式、产前检查、宫缩剂使用情况以及分娩次数。结论 产科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救治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积极的产前预防措施、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宫缩剂的合理应用均是降低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