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自我意识特征,探讨自我意识与反应控制能力、注意能力及智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ADHD儿童50例作为ADHD组,同时段选取某小学3~5年级健康学生50例作为对照组,填写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完成韦氏智商测试和反应控制注意力测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除躯体外貌与属性外,ADHD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项目、反应控制及注意商数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自我意识总分与听觉注意商数和综合注意商数呈正相关(P<0.05);行为与听觉注意商数、视觉注意商数和综合注意商数呈正相关(P<0.05);智力与学校情况与言语智商和总智商呈正相关(P<0.05);躯体外貌与属性与言语智商呈正相关(P<0.05);焦虑与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0.05);合群与听觉注意商数和综合注意商数呈正相关(P<0.05);幸福与满足与听觉注意商数、综合注意商数和操作智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反应控制和注意力缺陷及自我意识水平低下,自我意识与注意能力与智商尤其是言语智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特点.方法 对15名正常学龄期儿童(对照组)和14例ADHD儿童(ADHD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最指标.结果 ADHD组在双侧顶下小叶(Z=3.73,Z=3.34)、双侧楔叶(Z=3.42,Z=3.86)、左侧额中回(Z=3.24)、左侧颢中同(Z=3.24)、左侧楔前叶(Z=3.45)及右侧岛叶(Z=3.09)、右侧小脑(Z=3.42)等区域的ReHo值低于对照组,而双侧额下回(Z=3.19,Z=2.93)的ReHo值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态下ADHD患者与执行控制功能、注意认知功能及默认网络功能等相关区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68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次,发生率为16.56%;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率为46.87/1000住院日;感染部位以肺炎为主(41.85%),病死率为18.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83%),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比较,胎龄更小,体质量更低。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OR=6.982)、其他有创操作(OR=5.214)、出生体质量≤1500g(OR=3.265)和胎龄≤32周(OR=2.412)。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5.
正常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的fMRI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fMRI结合持续性操作测试(CPT)探讨正常儿童反应抑制能力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对正常儿童与成人各12名在执行CPT任务的同时进行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两组脑功能活动图对比.结果:儿童组在中央额前叶和扣带回激活的强度和区域明显小于成人组,在小脑、右侧前额叶腹外侧皮层比成人组激活明显;儿童组在左侧岛叶、成人组在梭状回有激活.结论:儿童的执行功能随着中央额前叶和额前叶背外侧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且其在执行反应抑制时依赖更多的脑区协调,提示儿童执行反应抑制与成人采取的策略可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数学事件相关电位(ERP)对癫痫患儿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加、减、乘法)刺激方式,对15名癫痫和11名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P检测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癫痫组数学认知ERP-N2、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儿童;ERP-P3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 P <0.05).(2)癫痫儿童计算反应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加法(949.0±167.2)ms,减法(1007.3±166.5)ms,乘法(985.0±153.6)ms;加法(769.5±149.5)ms,减法(799.5±176.7)ms,乘法(794.6±167.3)ms,P <0.05],计算错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加法(18. 8±13.0)%,减法(33.1±21.1)%;加法(6.4±4.4)%,减法(7.5±7.4)%,P <0.05].结论 癫痫患儿存在加法、减法、乘法等方面的数学认知功能的障碍,ERP也许可作为监测癫痫数学认知障碍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采用脑涨落图仪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神经递质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多,也有关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但关于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体脑区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治疗前后脑内及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而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签署MECT治疗同意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均接受MECT治疗且在治疗期间所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剂量保持不变。比较所有患者首次MECT治疗前24 h和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新5因子模型(20项版)评分、脑内和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首次MECT治疗前24 h相比,所有患者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因子、阴性因子、敌对兴奋、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损伤因子评分及总分,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及左后脑区GABA、谷氨酸(Glu)水平均降低,脑内及右前脑区多巴胺(DA)水平升高(P<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有一定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影响脑内GABA和DA、左后脑区GABA和Glu、右前脑区DA等神经递质水平而发挥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病情;同时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心肌酶是否高于正常值分为:观察组(心肌酶增高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心肌酶正常组)。观察组于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和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LDH、α-HB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以CK、CK-MB值增高显著(P均0.001);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前观察组SA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SAN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BPR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PRS、SAPS评分显著下降(P均0.01)。观察组SAPS评分与血清CK、CK-MB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2;r=0.37;P=0.04)。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阳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STE)获取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儿童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判断的价值,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68例住院KD急性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无冠脉损伤组53例和冠脉损伤组15例。采用Simp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QLA10.0软件对所采集的心肌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并获得GLS以分析心肌运动,并收集KD患儿急性期的CRP、ESR检测结果,与5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比较;分析KD患儿炎症指标与GLS的相关性。结果 KD急性期患儿GLS、CRP、ES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脉损伤组CRP、ESR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LVEF及GL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GLS与急性期CRP、ESR均呈正相关(r=0.62、0.57,P均0.05)。结论 STE获得的GLS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与CRP升高有关,但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学龄期儿童静息态fMRI的特征,研究学龄期儿童认知功能发展变化特点.方法 将29名正常学龄期儿童根据年龄分为3组(8岁组10名、10岁组10名、12岁组9名)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作为测量指标.结果 10岁组与8岁组、12岁组与10岁组及12岁组与8岁组比较发现颞上回(Z=2.83、Z=3.21)、颞中回(Z=3.74、Z=3.19、Z=4.26)、颞下回(Z=3.01)以及豆状核(Z=3.31)等区域的ReHo值增高;12岁组与10岁组、12岁组与8岁组比较发现额上回(Z=3.21)额中回(Z=3.19、Z=3.22)及额内侧回(Z=3.15)、舌回(Z=3.43)以及小脑(Z=3.11、Z=2.97)等区域ReHo值均增高;12岁组与10岁组比较发现扣带回区域(Z=3.45)以及12岁组与8岁组比较发现楔前叶(Z=2.95)、后扣带回(Z=2.64)等区域的ReHo值增高.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正常儿童的执行控制功能、注意调节、视觉空间整合以及静息态时的默认网络功能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