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低血糖脑病21例临床诊治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避免误诊.方法:对21例诊断明确的低血糖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神经、精神症状及治疗方法、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其中16例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积极治疗恢复良好,未遗留神经、精神症状;2例由于发病时间长(超过6~8小时)而遗留痴呆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医师对低血糖脑病的及早诊断是病人预后的关键,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时监测血糖并迅速处理,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青年组(58例)、老年组(9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颈椎X线、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脑电图(EEG)、治疗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颈椎X线:老年组以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为著(P<0.025);青年组以曲度不自然为著(P<0.025)。②TCD检查:老年组显示左侧椎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缓慢(P<0.05),提示有动脉狭窄;青年组的血流速度快,提示有血管痉挛。③青年组的治疗和预后明显较老年组好(P<0.005)。④两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无明显差异。结论 青、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存在不同的病理机制,应区别对待;青年患者以曲度变直、神经根易激惹、血管痉挛为主,应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减少神经根刺激;老年患者椎间隙狭窄、骨质钙化增生压迫神经,神经根激惹轻,以动脉狭窄为主,治疗效果差,易复发,应采取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家族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的临床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75例经头部CT证实的大脑基底节钙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钙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钙化局限于双侧苍白球以内,临床多无症状和体征;钙化范围可扩大到脑叶或小脑等;且双侧不对称时,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震颤、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痴呆等。结论特发性非家族性基底节钙化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钙化临床意义相当于松果体和脉络丛钙化;病理性钙化临床意义相当于Fahr病的病理性钙化。基底节钙化出现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受损部位,多与神经元损害的程度有关。治疗主要采取改善脑循环及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2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2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5.
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价偏头痛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偏头痛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改善率。将HAMD评分在16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氯米帕明加尼莫地平(A组)、尼莫地平(B组),比较两组间心理量表评分、疗效的差异。结果长期偏头痛患者中有抑郁者56.52%。治疗3个月后,A组HAMD评分降低(P<0.05),B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理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对比A组防治效果优于B组。结论氯米帕明与尼莫地平联合对偏头痛预防效果好且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对伴随情感障碍的偏头痛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