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检测白及与川乌单独给药及配伍给药对卡拉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模型镇痛效果以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3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模型组(6只),白及组(8只),川乌组(8只)及白及川乌配伍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左足底给予0.1 m L卡拉胶造模。1 h后分别单独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3组分别给予白及提取液2.25 g/kg、川乌提取液2.25 g/kg和白及川乌提取液配伍2.25+2.25 g/kg。于给药后1 h和3 h应用压痛仪测量大鼠对机械性疼痛的反应,以及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观察卡拉胶导致的大鼠炎症足的血流变化。[结果]2.25 mg/kg川乌提取液可以降低大鼠炎症足的疼痛程度,2.25 mg/kg白及提取液能显著降低大鼠炎症足的血流速度(P0.05)。白及与川乌的提取液配伍(2.25+2.25)g/kg,既能降低大鼠炎症足的疼痛程度,又能降低血流速度。[结论]白及可以降低卡拉胶大鼠炎症足的血流速度,但川乌对此无影响。川乌可以降低卡拉胶大鼠炎症足的疼痛程度,但白及对此无影响。川乌白及配伍应用,未见明显"相反"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2.
背景: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黄芩苷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但考虑到体内实验中血脑屏障的存在,黄芩苷能否通过血脑屏障主要细胞成分而发挥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还不清楚.目的:分别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在模拟体内复杂微环境条件下,黄芩苷能否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促进分化神经元的成熟.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的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3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和南开大学医学院完成.材料:取孕14 d SD大鼠,用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Transwell装置,分别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用含有10 μmol/L黄芩苷的培养基作用 7 d,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β-tubulinⅢ标记未成熟神经元,MAP-2标记成熟神经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后β-tubulinⅢ、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黄芩苷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可显著增加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比例(P<0.05).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对β-tubulinⅢ、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可显著增加MAP-2阳性细胞比例(P<0.01).黄芩苷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48 h,可以显著上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因表达(P<0.01);作用72 h可显著上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因表达(P<0.01).结论:黄芩苷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黄芩苷同时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并促进其成熟,可能与黄芩苷调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改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黄芩苷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但考虑到体内实验中血脑屏障的存在,黄芩苷能否通过血脑屏障主要细胞成分而发挥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还不清楚。 目的:分别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观察在模拟体内复杂微环境条件下,黄芩苷能否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促进分化神经元的成熟。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水平的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9/2008-03在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和南开大学医学院完成。 材料:取孕14 d SD大鼠,用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 方法:利用Transwell装置,分别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用含有10 μmol/L黄芩苷的培养基作用7 d,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以β-tubulinⅢ标记未成熟神经元,MAP-2标记成熟神经元,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后β-tubulinⅢ、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黄芩苷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可显著增加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比例(P < 0.05)。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对β-tubulinⅢ、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影响(P > 0.05)。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可显著增加MAP-2阳性细胞比例(P < 0.01)。黄芩苷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48 h,可以显著上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因表达(P < 0.01);作用72 h可显著上调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基因表达(P < 0.01)。 结论:黄芩苷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黄芩苷同时作用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并促进其成熟,可能与黄芩苷调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生长因子分泌,改善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rn cells,NSC)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及其伤后功能重建带来了曙光^[1-3]。研究发现,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NSC能够继续存活并迁移、分化,而且成年NSC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元^[4-5].  相似文献   
5.
人参皂苷Rg1促进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
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_1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14 d大鼠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掺入终浓度为10 mg·L~(-1)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10μmol·L~(-1)的人参皂苷Rg_1,同时设置空白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标记,计数BrdU阳性细胞数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负性分化调节基因Hesl和正性分化调节基因Mashl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 μmol·L~(-1)人参皂苷Rg_1可显著性增加BrdU阳性细胞数目(40.5±10.9 vs 26.2±6.0,P<0.01),上调Gesl基因表达(1.00±0.11vs1.28±0.14,P<0.05);1 μmol·L~(-1)人参皂苷Rg_1同时上调了Hesl和Mashl基因表达(1.00±0.11 vs 1.28±0.14,1.01±0.17 vs 1.25±0.23,P<0.05),但BrdU阳性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26.2±6.0vs24.7±9.3).结论:人参皂苷Rg_1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Hesl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伸筋草与甲氨蝶呤治疗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肝毒性)。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伸筋草高、低剂量组。采用牛II型胶原蛋白-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剂诱导复制RA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各组大鼠后足趾容积、血清中类风湿性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系统比较伸筋草与甲氨蝶呤治疗RA的疗效。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评价伸筋草与甲氨蝶呤治疗RA时是否伴有肝毒性,对两者的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后足趾容积、血清中RF、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伸筋草高、低剂量和甲氨蝶呤后均可显著降低大鼠后足趾容积及血清中RF、TNF-α、IL-1β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水平无变化;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伸筋草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水平无变化。结论伸筋草治疗RA的疗效与临床常用药甲氨蝶呤相当,未表现出肝毒性,与甲氨蝶呤相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