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收集我院1992.11-1993.11经CT证实诊断的深穿支供血区脑梗塞的临床与CT所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01例中,男67例、女34例,年龄39岁2例,40~49岁4例,50~59岁26例,60~69岁41例,70~79岁23例,80岁以上3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624岁,本组101例共做CT127次扫描,其中26例两次CT扫描,有24例做增强扫描。2使用CT功能测量每例梗塞灶的最大直径4cm,各层面不同部位出现2个或2个以上。增强扫描用60%泛影葡胺或Angiografin100ml,静脉满注后做CT扫描。101例中共发现124…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外科因先天性、外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畸形而引起全麻气管插管困难,在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较为常见。良好的气道表面麻醉是保证插管成功的关键,并能有效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既往常规用盐酸利多卡因作粘膜局部麻醉,但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利多卡因较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潜伏期更短、麻醉效果更强等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采用模块教学是大势所趋,但在实际教学中相应的模块教材尚未跟上模块教学发展进程。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参加教材编写的经历,对中职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提出"四新"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自1998年3月~1999年3月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84例,对脑出血合并脑室血肿的CT及预后进行探讨,观察有关病例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4例中男6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7岁。84例中,昏迷20例,头痛22例,头晕16例,呕吐22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64例,舒张压在147kPa者22例。CT所见丘脑出血34例,豆状核出血28例,尾状核出血6例,颞叶出血10例,枕叶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左顶叶出血2例;破入脑室部位:从侧脑室前角破入者28例,由侧…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现将我院1990—1992年诊断为本病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8例中男28例(占73.7%),女10例(占26.3%)年龄在16—74岁。急骤起病者为34例(占89.5%)缓慢者4例(占10.5%)。有诱因者32例(占84.2%)白天发病者30例(78.3%)夜间睡眠中发病者5例,看电视发病者3例。各季节均有发  相似文献   
6.
小脑出血的诊断率随CT的应用而提高。我院自1988年至1992年期间收治经CT确诊的小脑出血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患者年龄在32—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岁。有高血压病病史者6例,否认高血压病变且发病时血压也正常者3例,血压情况不清、高龄病人3例、即往有脑梗塞病史者2例。临床症状:1.大部分病人突然头痛、呕吐、有的伴有眩晕、无明显肢瘫。2.体症上伴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言语模糊.3.起病时、有昏迷伴有呕吐叱诊断确实困难,如有单侧或双侧瞳孔小,双眼向一侧凝视,四肢活动都没有障碍、又无肢瘫的。诊…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自1988年3月——1989年3月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42例。对脑出血合并脑室血肿的CT及预后进行探讨,观察有关病例的临床和CT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例非特异性溃疡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护理张春玉,王桂玲,庄青,毛敏非特异性小肠结肠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肠道病变为主,对营养成分吸收不良所致的临床综合症。[1]据有关文献介绍,该病肠道病变范围通常为节段性或局限性,而造成全肠道弥漫性病变极为罕见。[2...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自1988年3月——1989年3月经 CT 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42例。对脑出血合并脑室血肿的 CT 及预后进行探讨,观察有关病例的临床和 CT 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肺功能恢复影响与对照。 方法 本次研究均为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行开胸单纯性左肺下叶切除手术,共从中选择36例参与本次研究。 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8例,年龄35-60岁。七氟烷组术中采用七氟烷实施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分别在单肺通气诱导前和麻醉诱导前以及单肺即刻等时间段对患者做血气分析,分析过程中取混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然后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1.两组患者在T1-3 时A-aDO2、RI、Qs/Qt均较T1显著增加(P<0.05)2.与T1比较,七氟烷组T3时Cdyn显著降低(P<0.05),丙泊酚组T3时无显著性差异。3.与丙泊酚组相比较,七氟烷组T2,3时A-aDO2增加(P<0.05);T2,3时RI增加(P<0.05);T1-3时Qs/Qt增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手术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七氟烷小,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