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11月85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与164例同期随机选取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资料比较。 结果:观察组85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误诊率为45.88%,平均(30.27±2.41)岁,平均病程(11.51±1.5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瘤体积大、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上分化差(均P<0.05),但病理类型的构成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但c-erbB-2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淋巴结转移数多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青年乳腺癌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应用美兰染料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的60例早期乳腺癌的SLN和腋窝淋巴结(ALN)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并对所有的SIN进行细胞角蛋白19(CK-19)免疫组化(IHC)检测.以检测SIN的微转移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0例SIN阴性者检出微转移10例,检出率提高了16.67%(10/60).其中1例1年半后出现肝、肺多发转移;1例2年后出现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并对预后判断、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7年Huscher[1]等完成了首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因其良好的美容效果获得了认可.我院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胸骨前入路完成腔镜下甲状腺手术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庄亚强 《广西医学》1999,21(5):942-943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伴有远处转移的病人预后差。肝脏是其血道转移的最常见的靶器官。如何提高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是提高大肠癌人预后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1987~1997年间所诊断的大肠癌肝转移30例治疗效果,结合文献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5.
周韬  莫军扬  庄亚强  黄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883-2885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诊治效果.方法:对炎性乳腺癌20例(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IBC的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20例中17例手术患者3年生存率52.9%,5年生存率47.1%,3例未手术者无3、5年生存率;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C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应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主张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放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CK19 mRNA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45例术前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 mRNA在乳腺癌患者中阳性率为62.2%,在30例乳腺良性患者中阳性率为3.3%.乳腺癌患者和良性病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 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ER、P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患者,随机分2组,A组为介入治疗组(30例),采用术前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术前常规外周静脉给药新辅助化疗,2组方案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观察近期、远期疗效,疗程、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 A组完全缓解(CR)5例(16.7%),部分缓解(PR) 23例(76.7%),稳定(SD) 2例(6.7%),CR+PR 28例(93.3%),平均疗程时间(29.8±3.2) d,A组复发9例(30%),中位生存期37个月.B组CR 2例(6.7%),PR 21例(70%),SD 7例(23.3%),CR+PR 23例(76.7%),平均疗程时间(39.9±4.5) d,复发16例(5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B组(P<0.05).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复发减少且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中晚期乳腺癌术前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临床分期,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供特点及术前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8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DSA造影评估乳腺癌供血动脉分布,分别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结果 48例患者DSA造影共发现74支明确供血动脉.单支供血9例,多支供血39例,主要以胸外侧动脉和(或)胸廓内动脉为主.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近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临床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介入化疗组(30例),采用Seldinger’s方法术前在DSA造影下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术前常规外周静脉全身注药新辅助化疗,2组化疗方案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疗程、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6例(20.0%),部分缓解(PR)23例(76.7%),稳定(SD)1例(3.3%),CR+PR 29例(96.7%),平均疗程时间(29.8±3.2)d,A组复发5例16.7%),中位生存期39个月。B组CR 1例(3.3%),PR 22例(73.3%),SD 7例(23.3%),CR+PR23例(76.7%),平均疗程时间(39.9±4.5)d,复发16例(5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B组(P<0.05)。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且生存时间延长。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术前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周韬  庄亚强  黄平  莫军扬 《广东医学》2012,33(6):783-785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乳腺钼钯X线定位下巴德针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意义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钯X线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可疑病变患者,在超声及钼钯X线定位下行巴德空心针穿刺后行病理确诊。结果对于可疑乳腺癌病变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钯X线摄影定位下巴德针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0%,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的细针穿刺活检。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乳腺钼钯X线定位下巴德空心针穿刺活检可以明显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