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阿昔洛韦联合胸腺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阿昔洛韦10g,胸腺肽16mg静滴,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月,共治疗33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BeAg阴转16例,阴转率5517%,HBV DNA阴转18例,阴转率5454%。对照组HBeAg阴转率952%(2/25),HBV DVA阴转率909%(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阿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是一种有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如果严格按照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进行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不正规治疗是引起结核病在治疗中严重恶化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轻者使患者在治疗中病情逐步恶化,重者造成严重耐药治疗无效甚至死亡。近三年来我们从门诊就诊病人中统计了32例结核病治疗中病情逐步恶化甚至死亡的病例,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32例结核病人中男22例,女10例,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8岁。2 结 果32例结核病患者治疗失败原因见表1。表1 32例结核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治疗失败原  因早期误诊治疗方案混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对1996—2004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脑膜炎病例进行脑脊液和血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316例患者的276份脑脊液和269份血标本中共分离出62株致病菌。葡萄球菌最多占30.6%(19/6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4.5%(9/62)、脑膜炎奈瑟菌占11.3%(7/62)和B组链球菌占9.7%(6/62)。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83.3%,对苯唑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也逐渐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7.5%以上,且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脑膜炎奈瑟菌是主要致病菌。细菌耐药性普遍增加。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碱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与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疗效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川北医学院附院收治的 8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中, 47例以东莨菪碱佐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与同期以尼可刹米和洛贝林佐治的综合性抢救措施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治疗组治愈 43例,有效率为 91. 4%,死亡率 8 .6%;对照组治愈 32例,有效率为 80 .0%,死亡率 20 .0%, 2组比较 (P<0 .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东莨菪碱在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时,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成本低,为一很有前途的抢救流行性乙型脑炎并呼吸衰竭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停药后复发率、临床特点、机制及防治。方法 对 4 1例经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分别在 1、3、6月时观察血清ALT、HBeAg、抗HBe、HBVDNA变化情况。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出现HBeAg至抗HBe转换者为Ⅰ组 ;未出现者为Ⅱ组 ,对比两组患者停药 1、3、6月后ALT、HBV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停药 1、3、6月时 ,Ⅰ、Ⅱ组ALT异常率分别为 11.1%和 15 .6 % (P >0 .0 5 )、11.1%和 34.3% (P >0 .0 5 )、2 2 .2 %和 6 2 .5 % (P <0 .0 5 ) ;HBVDNA转阳率为 11.1%和2 5 .0 % (P >0 .0 5 )、11.1%和 4 0 .6 % (P >0 .0 5 )、33.3%和 71.8% (P <0 .0 5 )。结论 对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因发生血清转换而停药 ,都应继续监测肝功能 ,发生e抗原转换者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429例重症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辉  常茂华  李健  王进 《西部医学》2005,17(4):303-304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对重症肝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429例重症肝炎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29例重症肝炎并发医院感染207例,感染率48.25%,最常见的感染为腹腔感染(42.32%),其次为胃肠道(23.65%);感染菌株G-杆菌占72.97%,G+球菌占21.62%,真菌占5.41%;医院感染组病死率为69.08%,高于无感染组的40.9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肝炎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而且是促进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HGF80——120mg/天静滴,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抽血检测HA、PCIII含量。结果:治疗组HA治疗前、治疗2wk、4Wk后分别为764±2.328.1,599.2±274.6和487.6±204.1ng/ml,PCIII分别为203.2±65.5,156.7±48.9和143.8±38.7ng/ml,治疗前、后比较,HA、PCIII有非常显著变化(P<0.01);对照经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33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