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 脑深部电刺激(DBS)现已成为治疗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方法。DBS在中国的应用及发展迄今已经有25年的时间。本文通过对DBS在中国25年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综述, 梳理历史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目前, DBS开展单位数量及手术量均飞速增长, 治疗疾病谱日趋广泛(已涵盖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疾病等)。这些进步均与脑立体定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推广, 国产DBS设备的开发密不可分。目前国产DBS设备已具备变频刺激, 高场强磁共振兼容, 闭环刺激, 远程程控等先进功能, 为服务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当然, DBS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DBS的神经机制, 最优靶点的选择以及疗效的预测等方面, 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脑深部电刺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疾病的治疗。机器学习算法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脑深部电刺激的应用和发展。机器学习可在术前帮助筛选手术候选患者, 疗效预测和手术规划。在术中可辅助靶点定位。更重要的是, 在术后可实时分析宏观电极记录的局部场电位信号, 为闭环刺激系统的开发提供基础。当然, 机器学习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和挑战, 如高维数据的降维, 新模型的开发和验证等方面, 尚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0 T磁共振(MRI)兼容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刺激术后早期的影像学改变及其对电极阻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进行3.0 T MRI兼容DBS系统STN-DBS手术治疗的43例PD患者资料, 男27例, 女16例, 年龄43~68(56±5)岁。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后1周头部3.0 T MRI、头部CT扫描和阻抗测定, 15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进行了头部3.0 T MRI和阻抗测定, 比较3.0 T MRI扫描前后电极触点阻抗值的差异, 并且分析患者术后电极周边水肿(PLE)的发生情况, 比较两种成像在PLE检出率的差别;比较不同微电极记录(MER)次数、不同时间节点的PLE差异;并分析电极阻抗与核团周边水肿(SE)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共植入86根电极, 术后1周和1个月行3.0 T MRI检查前后的电极阻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 T MRI的PLE的检出率为95.12%(39/43), 显著高于CT成像的17.07%(7/43)(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