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25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对照组用安定分次静脉注射或鼻饲,两组每日安定用药总量相仿。结果 治疗组的24小时抽搐缓解率要高于对照组(P=0.0260),预后较对照组好(P=0.0318)。结论 用微量泵持续输入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导致的呼吸窘迫征,多发于早产儿,死亡率达20%[1]。机械通气是NRDS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疗效肯定,但易对原本就存在肺泡萎陷的患儿造成气压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2]。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主要因围生期缺氧引起,缺氧可导致酸中毒及血清电解质等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而内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是新生儿主要死亡或致残原因.本文就60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清电解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78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Lowell评分≥10分)患儿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IVIG(400 mg·kg-1·d-1)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 d,观察两组咳嗽、喘憋、气促、哮鸣音好转、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 咳嗽、喘憋、气促、哮鸣音好转,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75,P<0.01).结论 IVIG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纤维内镜在儿科的应用,使其病因诊断率不断提高.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共36例作病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24例,女12例,年龄5岁~8岁5例,9岁~12岁9例,13岁~14岁22例.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属儿科急症 ,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 1998~ 2 0 0 2年我院经空气灌肠X线检查确诊为小儿肠套叠 82例 ,其中首诊误诊 2 8例 (占 34.1% )。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4 6天~ 6岁 ,其中~ 6个月 7例 ,~ 1岁 10例 ,~ 2岁 6例 ,>2岁 5例。1.2 临床表现 便血 12例 ,哭吵 (或腹痛 ) 10例 ,呕吐 10例 ,腹胀 8例 ,面色苍白 6例 ,发热 6例 ,腹泻 5例 ,尿潴留3例。1.3 误诊情况 误诊为坏死性肠炎 8例 ,急性肠炎 5例 ,细菌性痢疾 4例 ,急性胃炎 4例 ,尿潴留 3例 ,肠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血清IL-2、IL-6、IL-12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48例HSP患儿组和48例正常组比较。结果HSP患儿急性期的血清IL-6明显高于正常组(t=3.68P〈0.01),血清IL-2、IL-12则显著下降(分别为t=4.976P〈0.01,t=3.175 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SP患儿恢复期的血清IL-2、IL-6、IL-12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别(t=分别为0.703,0.374,0.490 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出现异常,机体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渝的108例儿童急性中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中男性65例(60.19%);0~3岁52例(48.15%);农村儿童68例(62.96%);药物中毒66例(61.11%)。神经系统受累85例(78.70%);消化系统受累47例(43.52%);心血管系统受累35例(32.41%)。治愈92例(85.18%),好转15例(13.89%),死亡1例(0.93%)。结论婴幼儿期为儿童急性中毒的高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镇;中毒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中毒。儿童急性中毒的危险因素呈多样性,中毒可导致多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与血清电解质改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