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捡测水平,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A组)、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B组)、糖尿病大量蛋白尿组(C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胱抑素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然后对各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同A组和健康对照组BUN、Scr.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胱抑素C.Ccr、有显著差异(P<0.01).C组的胱抑素C、BUN、Scr,均较健康对照组及A组B组有显著差异(P<0.01),CCr明显低于上述各组(P<0.01).A.B、C三组间比较得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在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无明显变化时,肌酐清除率(Ccr)开始下降的同时胱抑素C已有明显的升高,且随病情的加重升高幅度增加.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2.
地高辛是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其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很小,因其主要经肾脏排泄,慢性肾衰竭患者更易发生中毒。我科自2000~2006年间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成功抢救了10例地高辛中毒的尿毒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潘淑杰  国春玲  崔秀娴  杨庆春  于海涛 《中外医疗》2011,30(23):35+37-35,37
目的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不同抗凝技术进行评价。方法选择31例进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患者,其中有出血倾向者10例,设为A组,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法;有活动性出血者7例,设为B组。采用无肝素抗凝法;其余患者l4例,设为C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BPC);同时监测滤器寿命。结果 A、B组APTT及BPC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改变,C组APTT显著延长(P〈0.05)。滤器平均寿命C组〉A组〉B组(P〈0.05)。结论 CRRT中3种抗凝技术各有优缺点,为了使治疗安全有效,必须个体化地选择抗凝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春林  崔秀娴  国春玲 《中外医疗》2008,27(22):147-147
探讨阑尾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原因,减少阑尾术后再手术,对36例阑尾切除术近期再手术病例连行回顾性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发现对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对阑尾的局部解剖不清、手术技能不燕练,是阑尾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可由许多疾病引起,临床上以高热惊厥最多见。1994年至1999年我们共诊治小儿高热惊厥40例,其中36例做了脑电图检查,4例建议到上级医院做了头颅CT检查,发现热惊厥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个月~5岁,其中3个月~1岁14例,1~3岁22例,3岁以上为4例,3岁以内婴幼儿占90%。抽搐发作1次为22例,2次为14例,3次以上为4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3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例,幼儿急疹2例,细菌性痢疾3例,父或母儿童时期有热惊厥病史的有18例。全部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体征。辅助检查:40例中脑电图检查36例(指抽搐3日内),均为异常。头颅CT检查4例,其中2例有轻度脑水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厄贝沙坦组)40例和观察组(丹参联合厄贝沙坦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其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长激素(GH)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长激素的过量或缺乏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可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血液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11年6月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尿毒症脑病病例共48例,其中21例行血液透析滤过(HDF)(A组),16例行血液灌流+透析(HD+HF)(B组),11例行血液灌流串联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HP+CVVH)(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缓解率,达到病情缓解的治疗次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Bun、Scr、K+、Na+、β2-MG、iPTH、HCO3-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治愈17例,缓解1例,缓解率为85.7%,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3.78次,B组中治愈12例,缓解2例,缓解率为87.5%,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4.15次。C组治愈10例,缓解1例,缓解率为100%,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2.36次,A、B2组缓解率及治疗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2组缓解率及治疗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尿毒症脑病,但C组疗效优于前2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温度、血流量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的临床观察。方法将药物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常规给予肝素抗凝,对照组:采取上机时透析液温度采用常温的36.0~36.5℃,血流量在150mL/min以下。治疗组:透析液温度采用37.0℃,血流量在160~180mL/min。观察2组在透析过程中灌流器凝血堵塞的情况。结论对照组有20%的患者在净化过程中发生灌流器凝血,需更换灌流器。而治疗组在净化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灌流器凝血。对照组在下机后灌流器明显堵塞者〉50%,治疗组只占20%。即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温度、血流量可有效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患者的透析不平衡症候群的发病机制及预防、人口统计学及治疗方式分布。方法:选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接受CHD治疗患者116例,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治疗持续时间和转归。结果:116例尿毒症患者中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47.36岁,男:女比例为2:1,发生不平衡症候群以老年为主。结论:预防措施得当,可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