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尤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发,是神经系统老年病最多见的一组疾病。我科自1976~1980年5年间共收治住院患者2,266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620例,在620例神经系统老年病人中,急性脑血管病为323例,占同期住院老年病人中的52.10%,这说明在神经系统老年病人中,以急性脑血管病为最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引起的脑血管病尤为常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较颅内出血高得多。据 Kurtzke 氏1969年报告,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总发病率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37例的临床分析结果。多见于男性和50岁以上者;28例系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并有恶心、呕吐、复视、吞咽困难、眼震、眼肌麻痹、霍纳氏征、耳聋、同侧颜面及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共济失调,或有偏瘫、四肢瘫,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脑压不高、脑脊液正常、椎动脉造影阻塞或正常。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类型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我院神经科、内科1966年8月—1980年8月14年间经住院抢救的50例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临床分析,并重点讨论一下引起本症的诱发因素与发病原因,预防与急救措施,以引起临床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脑干? 脑干大部位于后颅凹内,卧于颅底蝶鞍之上,由中脑、桥脑和延脑三部分组成,其后上面被小脑覆盖,前下面紧贴颅底,上端与间脑连接,下端与脊髓相连。脑干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脑干内除Ⅰ嗅神经、Ⅱ视神经外,有十对颅神经与脑干相连,在脑干内有相应的十对颅神经核。中脑有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核;桥脑有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位听神经(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37例的临床分析结果。多见于男性和50岁以上者;28例系高血压、动咏硬化所致。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并有恶心、呕吐、复视、吞咽困难、眼震、眼肌麻痹、霍纳氏征、耳聋、同侧颜面及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共济失调,或有偏瘫、四肢瘫,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脑压不高、脑脊液正常、椎动脉造影阻塞或正常。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类型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神经科、儿科常见病之一,若及时确诊和恰当地处置,多数预后良好。但本病常出现上升性延髓麻痹和呼吸肌麻痹,并在此基础上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威胁生命。国内文献病死率在10—20%之间。我院于1965年1月—1981年12月17年间治疗了259例急性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美国(1969)脑血管的发病率占总人口 2.6%,占65岁以上人口的21‰,日本脑血管病占40岁以上人口的7.9‰。日本人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居首位,美国居第三位。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血管病中占有一定位置。据统计每10万人口中的发病率每年为5—20人,占脑血管总发病率的1/5~1/8。国内文献,长春1953~1973年20年中,共收治脑血管疾病4205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943例,占22.4%,我科1964~1977年,报导的1330例急性脑血管病,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51例,占11.3%,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采用蛛网膜下腔注入滤过空气、氟美松、α-糜蛋白酶的方法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后脑脊髓蛛网膜粘连17例,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此疗法适于结核性脑膜炎蛛网膜粘连病情稳定,体温在38℃以下,脑脊液细胞数在100个/立方毫米以内,而且无急性或慢性钩回疝、小脑扁桃体疝者。注气、注药每周1~2次,7~14次为一疗程。作者认为,此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一定推广价值。对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