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文题释义:caspase家族:Caspas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它们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活性位点都含有半胱氨酸,并特异地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现已确定至少存在11种caspase,参与细胞凋亡执行的则是caspase 3,caspase 6和caspase 7,其中caspase 3和7具有相近的底物和抑制剂特异性。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的细胞中起着必要的作用,凋亡是多基因严格控制的过程,当脊髓损伤发生时,Bcl-2家族、caspase家族等开始发生调控作用。背景:中医自《内经》开始就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但是有关电针干预足阳明胃经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足三里”“伏兔”穴对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预标记组、损伤后标记组和电针干预组,每组16只。对照组及预标记在操作前给予Brdu(50 mg/kg)连续10 d腹腔注射标记细胞,对照组于第11天给予咬除椎板,并不损伤脊髓,预标记组第11天给予制作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标记组及电针组在制作脊髓损伤后连续10 d腹腔注射Brdu标记细胞,其中损伤后标记组不给予干预措施,电针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针刺足三里、伏兔穴。各组分别于损伤后3,10,17,24 d取脊髓组织,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阳性细胞表达;qRT-PCR技术检测Caspase-3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实验方案经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12001)。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以后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脊髓没有受到损伤的对照组,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少;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标记组、损伤后标记组及电针干预组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而电针组的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与预标记组及损伤后标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针组的神经元数量明显比未经干预的预标记组、损伤后标记组高,在第24天时逐渐接近对照组的神经元数量;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电针组阳性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7 d升至最高,24 d降至最低,整体阳性蛋白表达高于其他组(P < 0.05);④结果说明,电针刺激“足三里”“伏兔”穴可以减少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同时可以促进神经元数量的增加,从而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修复。ORCID: 0000-0001-6069-4997(魏卫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者发现,中医“痿病”从气血论治理论与脊髓损伤神经修复的关键环节在于改善组织血氧微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提出假设:电针刺激可通过干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改善脊髓血氧微环境从而促进神经再生。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脊髓损伤大鼠受损节段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SD雌性大鼠以微型血管夹夹闭脊髓,保持夹闭状态20 s制作脊髓夹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阿是穴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40只。电针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接受每日1次的电针治疗,阿是穴电针组选择2个阿是穴、足阳明胃经电针组选择双侧伏兔、足三里穴,每周5次。于干预后1,2,3,4,5周对大鼠进行BBB评分之后分别取出损伤的脊髓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损伤脊髓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方案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12001)。结果与结论:①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未经电针干预的对照组;②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阿是穴电针组及足阳明胃经电针组的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③结果说明,电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下肢功能评分、增加神经元的数量、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有效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角药葛根-鹿衔草-羌活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葛根、鹿衔草、羌活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CTD、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获取颈椎病的相关基因靶点,并将其与角药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交集,获取共同靶点。针对共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葛根-鹿衔草-羌活的有效活性成分28个及其靶点86个,与12 097个颈椎病相关基因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同靶点72个。根据PPI网络筛选出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雌激素受体1(ESR1)等关键靶点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同靶点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直接配体调节的序列特异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或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葛根-鹿衔草-羌活治疗颈椎病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