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李均  张颖  岳瑞华  沈钧乐  肖骏 《重庆医学》2015,(20):2765-2767
目的 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对拟行急诊PCI的160例AMI患者,分为别嘌醇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3个月.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cTn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术后24 h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常规检测术后3个月心功能、血脂、肝肾功、尿酸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别嘌醇组心肌酶谱及cTnⅠ明显降低、SOD活力增加、术后24 h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术后3个月时左心功能明显改善(均P<0.05),但两组血尿酸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别嘌醇预处理能减少AMI患者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减轻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3.
沈钧乐  史若飞  王渝佩  徐幸  岳瑞华  张红 《重庆医学》2004,33(12):1817-1818
目的探讨体表电生理指标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特发性房颤(Ⅰ组),51例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Ⅱ组),50例正常人(Ⅲa组)和55例不伴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Ⅲb组)用分规测量12导联心电图的同一心动周期的P波时限.得到P波时限的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 P波离散度(Pd).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D)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 Pmax在Ⅰ、Ⅱ组间P<0.025,Ⅰ、Ⅲa组间P<0.01,Ⅱ、Ⅲb组间P>0.05; Pd在Ⅰ、Ⅱ组间P<0.05,Ⅰ、Ⅲa组间P<0.05, Ⅱ、Ⅲb组间P>0.05;而Pmin在各组间无差异;LAD和LVEF在Ⅰ、Ⅱ组间P<0.01,Ⅱ、Ⅲb组间和Ⅰ、Ⅲa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以Pmax≥115ms和/或Pd≥45ms为阳性标准,其对特发性房颤的敏感性72.58%,特异性94.36%,准确性88.64%.结论 Pd和Pmax对预测阵发性房颤是2个有用的电生理指标,但不能将器质性心脏病伴阵发性房颤者从器质性心脏病者中区分出来,左房扩大和LVEF的降低是导致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超声心动脉图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10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脉压(ABPM)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脉压(24 h pp)分为高血压A组(24 h pp<60 mm Hg)49例和高血压B组(24 h pp≥60 mm Hg)59例,同时选取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先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室壁厚度及腔室大小,再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舒张早期及晚期的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计算上述4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Em、Am、Em/Am表示.分析24 h pp与心脏结构及功能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A、B组左房内径(LAD)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DTI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B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和左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高血压A组(P<0.05).同时DTI参数明显低于高血压A组(P<0.05).3组间左室射血分数(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pp的增加是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100mg/次,2次/d,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LVDd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自制带侧孔的快速交换球囊导管靶向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NR)的即刻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该中心行择期 PCI 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49例,随机分为经球囊导管给药组25例,经指引导管给药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替罗非班及硝普钠。评价给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 TIMI 帧数(CTFC)。结果给药10 min 后,经球囊导管给药组有21例(84.0%)达到 TIMI 3级血流,校正 CTFC 为(33.5±12.5)帧,而经指引导管给药组有13例(54.2%)达到 TIMI 3级血流,CTFC 为(41.9±15.3)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自制带侧孔球囊导管靶向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较经指引导管给药更能有效地改善择期 PCI 术中无复流患者冠状动脉的即刻血流。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血压节律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9例,根据动态血压(ABPM)检测结果将昼夜血压节律曲线分为杓型和非杓型2组,将这2组患者的ABPM、超声心动图(UCG)及颈动脉超声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非杓型组比杓型组24 h SBP、24 h DBP、nSBP、nDBP、IVST、LVPWT、LAD、LVMI、A/E、IMT、D、RI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P<0.01),而PSV和EDV则显著下降(P<0.05).左室构型上两者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1),非杓型组向心性重构或左窒肥厚者明显多于杓型组.结论 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杓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有更严重的心脏及大动脉损害.ABPM、UCG及颈动脉超声对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评价预后及判断靶器官损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普伐他汀降脂效果与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高血脂症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作用及降脂疗效.方法 测定60例高血脂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HDL-C、LDL-C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均明显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TC、TG 和LDL-C 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 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普伐他汀可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有效降低血脂,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静脉泵入地尔硫卓治疗高血压危象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给予静脉使用地尔硫卓,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患者血压在用药后10min即开始下降,60min时血压明显下降,并保持稳定水平,总显效率为93%.心率也于用药后有较明显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静脉泵入地尔硫卓治疗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疗效显著、平稳,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可作为高血压危象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确定为杓型组(42例);夜间血压均值较白昼血压均值下降〈10%者为非杓型组(61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DTI记录二尖瓣环侧壁、间隔、前壁和下壁的舒张早期和晚期的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计算上述四个位点的均值,分别以Em、Am、Em/Am表示,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MPWD)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比值以作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DTI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杓型组和非杓型组间E、E/A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非杓型组Em、Em/Am比值明显低于杓型组(P〈0.05)。结论DTI技术能简便、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准确判断舒张功能受损的程度,其作用优于传统的MPWD。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提示存在更严重的左室舒张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