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岳岩坤  刘武  莫宾 《武警医学》2012,23(6):515-518
 目的 采用频域Cirrus HD-OCT进一步观察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眼底的形态及视网膜内部的特有结构。 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急性期VKH综合征确诊病例20例40只眼。对2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当天选用Cirrus HD-OCT机器,应用512×128及高清5线两种扫描模式测量20例(40只眼)后极部视网膜结构,此后每7 d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复查,直至后极部视网膜完全复位,主要指标:定性描述OCT后极部视网膜内在结构的特异改变。 结果 HD-OCT显示12只眼(30%)视乳头隆起水肿;34只眼(85%)可见后极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中6只眼(15%)表现为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另28只眼(70%)在黄斑中心凹处出现光感受细胞层内外节(IS/OS)层的劈裂,形成囊腔(cystoid space CS),CS中呈现颗粒样反射信号,光感受细胞层外节(outer segment,OS)层紧贴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形成厚度均匀的一层膜样结构。 结论 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后极部并非单纯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IS/OS劈裂只发生在黄斑中心凹。OCT在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上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8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并符合WHO 2型糖尿病(T2DM)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且无DR的患者62例作为观察1组,血糖控制较好的DR患者 65例作为观察2组,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DR患者68例作为观察3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动态血糖和VEGF、HIF-1α和ET-1,考察VEGF、HIF-1α和ET-1与动态血糖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个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2和3组的SDBG、MAGE、MODD、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与观察2组比较,观察3组的SDBG、MAGE、MODD、NGE、VEGF、HIF-1α和ET-1均提高(P?<0.05),观察1、2组的FBG、2 h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3组的FBG、2 hPBG均高于观察1、2组(P?<0.05)。VEGF、HIF-1α和ET-1与SDBG、MAGE、MODD和NGE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按T2DM发病、DR发生及伴随DR的血糖控制不佳的顺序,VEGF、HIF-1α和ET-1表达逐渐升高,可能参与血糖控制不佳的DR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n=50),合并AMD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 B组为观察组(n=78),合并AMD同时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分别记录患者的基线和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近视力、远视力和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A组患者6个月复诊时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Log MAR)和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评分与基线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后最佳矫正近视力(0. 81 vs. 0. 39)、远视力(0. 59分vs. 0. 30分)和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总评分(56. 73分vs. 71. 07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组患者VF-14视功能指数量表项目中反映近距离工作能力(阅读中小字体、做手工)、中距离工作能力(看电视)、远距离工作能力(识别路标)等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填表格、烹饪、打牌等技能性项目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及B组患者AMD分期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可有效改善合并白内障的AMD患者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存质量,白内障手术未造成AMD进展率升高,白内障术后AMD进展倾向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低浓度阿托品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青少年近视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诊断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100例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3例(66眼),B组34例(68眼),C组33例(66眼).A、B两组患者均予框架眼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重力液流系统和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及术后视力恢复、角膜内皮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均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OCS III晶状体核透光性和晶状体核颜色评分为4.0~6.9分。依照液流系统选择情况分为:重力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重力液流系统;主控组(48例48眼),使用Centurion主动控制液流系统。术中记录每例患者CDE;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诊,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等;所有患者术前行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内皮细胞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percentage of hexagonal endothelial cells,6A)及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每次复查均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获取ECD、内皮细胞CV、6A、CCT等数据。结果 术前重力组和主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晶状体核透光性、晶状体核颜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主控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重力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重力组与主控组术中C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CDE均与术前晶状体核分级呈正相关性(晶状体核透光性:r=0.703,P=0.001;晶状体核颜色评分:r=0.804,P=0.000),术前晶状体核分级越高术中CDE越大。重力组和主控组术前ECD、内皮细胞CV、6A、CCT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术后1周ECD、内皮细胞CV、6A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重力组CCT[(570.60±34.99)μm]明显大于主控组[(554.67±30.7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ECD、内皮细胞CV、6A、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enturion超声乳化手术系统中重力液流系统及主动控制液流系统对术中CDE及角膜内皮的影响相似,主动控制液流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减轻术后角膜水肿,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迅速。  相似文献   
6.
岳岩坤  张恩魁  王海伟  赵晓玲  田沫 《眼科》2014,23(2):103-106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所致单纯黄斑出血与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黄斑出血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上的图像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7例(47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患者。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7月-2013年5月就诊,并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照、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自发荧光(FAF)、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的47例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患者的47眼,对其视力及光学影像图像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OCT,自发荧光结果及视力。结果  47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中,通过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明确诊断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27眼,单纯的黄斑区出血20眼。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下较高反射信号的团块状影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之下,RPE层结构破坏、隆起,及RPE层上的中高反射信号影;单纯黄斑出血,其OCT图像特征为黄斑中心凹隆起,神经上皮层下三角形稍高反射信号影,其后信号略减弱,RPE层反射条带完整。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组,24/27眼IS/OS破坏,3/27眼IS/OS完整,仅表现IS/OS的隆起;而单纯黄斑出血组,7/20眼IS/OS破坏,13/20眼IS/OS完整(χ2=14.86,P=0.000)。FAF检查在继发于CNV的黄斑出血组可呈小片状中央弱自发荧光,周围环以强自发荧光或正常荧光;而在单纯黄斑出血组,自发荧光可呈正常或片状弱自发荧光。结论 OCT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可明确分辨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是继发于CNV还是单纯黄斑出血。(眼科,2014, 23: 103-10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K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无调节紊乱症状的近视青少年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160例无调节紊乱症状的近视青少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单光框架眼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OK镜联合视觉训练治疗。均持续干预12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以及双眼调节参数(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的变化。结果 干预12月后,观察组等效球镜度、双眼裸眼视力、眼轴长度改变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双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改变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调节滞后量改变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OK镜联合视觉训练可有效延缓近视发展,改善患者的双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