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机能减退常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有时常为甲减的主要表现 ,往往引起误诊。现就本院收治的甲减性心包积液 1 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6例中男 3例 ,女 1 3例 ,年龄 2 3~ 75岁 ,平均年龄 5 2岁。平均病程 7个月。被误诊为冠心病 4例 ,扩张型心肌病 4例 ,病毒性心肌炎 2例 ,拟诊结核性心包炎 2例。病因 :特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 1 5例 ,合并冠心病2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例。1 .2 临床表现 除有不典型的甲减症状外 ,患者均有胸闷、心悸、气短、心界扩大等。其中 1例因胸闷、气短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9例择期行PCI术的老年(年龄≥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予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前12 h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口服.记录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 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瑞舒伐他汀的肝毒性和肌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0d内,共17例患者发生MACE,占17.2%.其中观察组5例,占9.8%;对照组12例,占25%;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肝毒性和肌毒性事件发生.结论 术前早期应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的测定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将118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按是否存在单纯舒张功能不全,分为舒张功能不全组(n=60)和心功能正常组(n=58),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的BNP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舒张功能不全组的BNP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而心功能正常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以105ng/L为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6.2%.结论 血浆BNP水平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伴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江挺  刘小伟  岑镇波  唐礼江 《浙江医学》2017,39(17):1428-143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急诊PCI治疗的164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指南规定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后当日予以羟苯磺酸钙500mg/次,3次/d,连续应用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2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超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术前及术后多个时间点检测血清N端B型利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DI)和血小板聚集率等。结果术后两组CK-MB、cTNI峰值及其释放的峰值曲线下面积无差别。术后3个月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6MW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T-proBNP、hs-CRP、ET-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明显改善。结论STEMI患者在PCI术后应用羟苯磺酸钙虽短时间内并不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3个月后能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羟苯磺酸钙通过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性能,进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抑制STEMI区域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该药可作为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的辅助用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2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院后立即均按照ACS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在对照组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舒伐他汀片1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MMP-9和IL-6的检测,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血浆TNF-α、MMP-9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虽有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具有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并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或裸金属支架(BMS组)的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术后1年临床随访和冠脉造影复查。结果两组患者匹配良好,仅SES组置入支架的长度显著长于BMS组(21.07±7.45mmvs18.25±6.82mm,P=0.0057)。在随访中,无心源性死亡,SES组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复查显示SES组再狭窄率较BMS组显著降低(7.4%vs25.9%,P=0.002),并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显著降低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率,可作为血运重建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腺苷 (Adenosine)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有效药物〔1〕。用药后心动过速终止 ,但又常出现短暂的心动过缓。如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 ,心动过缓会更严重或持续时间更长。本文探讨终止PSVT所需的腺苷最低有效剂量及其安全性。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8月间有典型症状、经心电图确诊的PSVT患者 31例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5~ 6 7岁 ,平均 41.3±18.0岁。除 2例高血压病外 ,所有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年龄≤ 14岁、怀孕、心绞痛、有哮喘史者、服用潘生丁或氨茶碱…  相似文献   
8.
肺性脑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 - 0 9~ 2 0 0 0 - 0 9我院收治肺性脑病6 2例 ,其中男 5 0例 ,女 12例 ,年龄 40~ 83岁 ,平均 (5 8 0±10 5 )岁 ,6 2例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并符合 1980年全国第 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性脑病诊断标准。1.2 临床表现  6 2例均出现精神障碍 ,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 ,精神异常 ,或兴奋多语 ,重型者呈半昏迷、昏迷、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1.3 治疗方法 均持续低流量吸氧 ,止咳、平喘、祛痰 ,合理使用抗生素 ,对兴奋跳动者用东莨菪碱静注 ,对昏迷、半昏迷或嗜睡者 ,用纳洛酮 0 4mg/h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8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低、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5,10 mg/d,n=63,61)试验组和阿托伐他汀钙(20 mg/d,n=60)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基线均明显下降,高剂量试验组优于低剂量试验组及对照组(P<0.05)。高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20 mg/d),且安全性及耐受性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1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将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次,并且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紧急治疗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41例行直接PCI患者中发生电风暴7例(电风暴组),发生率17.07%;未发生电风暴34例(对照组).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胸痛发作至直接PCI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风暴组年龄、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梗死相关动脉直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66.67%(2/3)、18.75%(3/16)、11.76%( 2/17)和0.结论 直接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的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