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70%~80%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伴有限上静脉(SOV)的显著扩张,通过扩张的SOV可将导管插入海绵窦栓塞CCF,同时又不影响同侧颈动脉的供血。本文总结了12例经SOV途径治疗的CCF,效果满意。据Barrow的CCF分类,本组中A型9例,C、D和A+C型各1例。所有病人均有患侧SOV的显著扩张,其直径在7~12mm间。文章还讨论了SOV入路的条件和优点。  相似文献   
2.
王宏  尚彦国  刘暌  尹龙  范一木  王实  只达石  焦德让 《天津医药》2003,31(9):604-605,F002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非常少见 ,仅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 15 %~0 40 % ,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与囊性动脉瘤明显不同。笔者自1997年—2003年治疗6例患者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4例 ,女2例 ,年龄15~48岁 ,平均34 3岁。车祸伤4例 ,坠落伤1例 ,钝器伤1例。临床表现迟发性颅内出血3例 ,反复大量鼻出血2例。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 ,平均24d。1例表现为CT扫描颅内局部高密度影。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及头颅X线检查 ,发现颅底骨折3例。5例经脑血管造影诊断 ,1例于手术中发现。4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 ,2例位于大脑前动脉分支…  相似文献   
3.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以探索中医学中的未知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特性与中医学中几个概念相关性的比较,分析了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尹龙  张可帅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57-157
目的探究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因高血压性脑出血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行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52例,对照组行大骨窗开颅术48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以及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危害健康的疾病居高不下,尤其在偏僻农村,在人为的生活作用下,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极高,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即使幸存者有2/3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吞咽困难,重者长年瘫痪在床,给病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痛苦。面对这种现状,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笔者对搜登站镇半拉山村25例脑血管患者进行家庭病床健康教育,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影阴性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特殊类型的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认识水平,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首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SA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148例患者Ⅱ级以下133例,除5例患者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1~2d内行头颅CT检查确诊。根据CT表现,出血仅位于中脑周围池者,和此部位延及一侧或两侧侧裂池者?延及纵裂池者?并有脑室出血者共122例。全部病人均在发病1~20d内首次行DSA检查,均为阴性。88例复查无阳性发现。139例病人愈后较好;3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恢复较好;3例因高龄合并其它脏器并发症家属放弃治疗。百余例患者随访6~36m,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提高对其的认识,对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非典型的PNSH患者,在除外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下,要有技术充分的6条血管的脑血管造影,多个角度投照。  相似文献   
8.
二恶英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2-3年来Dioxins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Dioxins可引起氯痤疮和暂时性肝毒效应;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生殖和生育、致癌方面的报道说法不一。Olestra、小球藻和蔬菜可不同程度地促进二恶英物质的排泄、二恶英对P450IB1基因、表达生长因子受体、EROD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后三者可作为接触Dioxins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145例经头颅CT所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全脑血管造影(DSA)特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表现:头疼138例(95%)、呕吐126例(87%)、脑膜刺激征阳性105例(73%)、意识障碍42例(28%),所有病人中有10例放弃检查,135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造影阴性者30例(20.7%)、颅内动脉瘤98例(67%),动静脉畸形1例,moyamoya5例,动静脉瘘1例。结论SAH病人是一种神经外科急症,一般病情重,死亡率、致残率高,一旦确诊应立即转入有条件的神经外科中心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有效手术干预,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钨丝弹簧圈是血管内栓塞治疗多种血管性疾病的主要材料之一。我们在对使用钨丝弹簧圈栓塞病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使用钨丝弹簧圈栓塞脑动脉瘤后的钨丝溶解现象。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11月至2001年3月我院共行动脉瘤血管内治疗304例。其中应用钨丝弹簧圈103例,共114个动脉瘤。男性54例,女性49例。年龄2~78岁,平均46岁。部位:ACoA29例,PCoA35例,MCA15例,BA12例,OA17例,LA2例,CS2例,大脑后动脉1例,小脑上动脉1例。均使用国产钨丝游离弹簧圈栓塞,每枚弹簧圈长度3cm,单个病人使用总长度3~18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