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疫苗候选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将本室构建的pMD-Mz5-7克隆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定向亚克隆到pET-28b( )载体上,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28b-Mz5-7,酶切鉴定正确后,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目的抗原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b-Mz5-7,IPTG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表明,其能表达一分子质量约为37ku的融合蛋白,与预测分子质量相符,最佳反应条件为1mol/LIPTG诱导4h后表达量最高。薄层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8%,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被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多克隆抗体识别,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在原核细胞融合表达Mz5-7成功,为鸡球虫病重组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隐孢子虫CP15真核表达载体pCB3.1—15,观察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BglⅡ从pMD18-T-15中酶切得到CP15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R3.1( )的BamH I位点,构建CP15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用G18加压筛选,用RT—PCR方法检测外源CP15基因的转录,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活性。结果:酶切鉴定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R3.1-15;外源CP15基因能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转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实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构建的pCR3.1—15真核表达载体在Hela细胞中具有良好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阴道毛滴虫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方法提取阴道毛滴虫总核酸为模板,根据所克隆的阴道毛滴虫病毒部分序列和GenBank中发表的阴道毛滴虫病毒TvV—T1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经RT—PCR得到与预计大小一致的PCR特异性产物,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并与GenBank中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与分析,再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并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结果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2037bp,与阴道毛滴虫病毒T1株(U08999)的同源性最高为82.9%,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Cap2037;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的大小约75kDa。结论成功克隆出阴道毛滴虫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序列,与TVV—T1株序列有82.9%的同源性,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表明,75kDa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微小隐孢子虫地方株cDNA文库构建及P2 3、CP15 60基因的克隆。 方法 提取微小隐孢子虫总RNA、mRNA ,逆转录合成cDNA。将cDNA与 pUC18DNA连接 ,导入DH5α宿主细胞中生成cDNA文库。根据文献分别设计并合成两对PCR引物 ,从上述文库中筛选保护性基因 ,对PCR产物克隆、测序。 结果 文库容量为 1.9× 10 6个重组子 ,文库中cDNA插入片段大小介于 0 .4× 10 3~ 6.5× 10 3bp。从该文库中克隆出编码 2 3kDa、15 60kDa子孢子表面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结论 成功地用 pUC18质粒载体构建了C .parvumcDNA文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培育 3个不同地理株柔嫩艾美球虫 (Eimeriatenella)的杂交株 ,以探讨研制球虫疫苗的可能性。 方法 通过免疫试验 ,从 5个不同地理株中选择 3株作为杂交亲本株 ,对此 3株分别进行两次杂交 ,获得的后代混合卵囊经单卵囊分离、扩增 ,分别提取卵囊DNA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分析 ( 3 0条引物 ) ,分离、培育出两代杂交株。再进行免疫试验 ,比较杂交株与亲本株的免疫保护性。 结果 选择了免疫原性较好、免疫保护率较高的广州株、保定株、长春株作为杂交亲本 ,分别进行保定株×长春株、广州株×F1株两次杂交 ,获得的后代卵囊 ,提取卵囊DNA ,RAPD分析后 ,得到了保定株×长春株的杂交株F1(F1Z7)和广州株×F1株的杂交株F2 (F2Z3 )。免疫试验结果 ,杂交株F1与F2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80 %和 84% ;亲本株广州株为 77% ,保定株为 69% ,长春株为 63 %。 结论 分离、培育出了F1、F2两代杂交虫株。其免疫保护率均高于各亲本株 ,提示杂交株获得了亲本株的部分保护性 ,其免疫的雏鸡对各虫株的攻击均有好的保护力。尤其是F2株 ,免疫保护率平均达到 84%。  相似文献   
6.
恶性疟疾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生活在疟疾流行区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感染次数的增加会逐渐获得保护性免疫即临床免疫.然而,孕妇尤其是初孕妇女在妊娠过程中感染恶性疟原虫后往往呈现急性感染症状,甚至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妊娠相关性疟疾(pregnancy-associated malaria,PAM)主要是由于受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胎盘绒毛问大量聚集引起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黏附在子宫粘膜上的虫体表达一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和抗原性的蛋白质(var2CSA).Var2CSA可特异性地与子宫粘膜上的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CSA)结合.此外,由于var2CSA的序列相对保守,机体在感染几次以后较容易产生交叉免疫保护反应.对PAM的研究是疟疾领域内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很多领域(病原学、分子致病机理、免疫学等)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本篇综述概括了近年来在PAM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虫体表达的主要膜蛋白质的功能、相关的人体受体以及免疫学方面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阴道病患者感染解脲支原体的分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菌性阴道病及假丝酵母菌病两种最常见的阴道炎合并感染解脲支原体情况,并对其分群,从而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初筛体检人群及门诊就诊患者498例,提取DNA,用PCR法进行分群。结果:细菌性阴道病及假丝酵母菌病中UU阳性率为36.1%、41.4%,与对照组(37.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细菌性阴道病组一群阳性率61.5%,二群阳性率38.5%;假丝酵母菌病组一群阳性率75.0%,二群阳性率25.0%;对照组一群阳性率61.1%,二群阳性率38.9%;两个观察组一群阳性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P>0.05,P>0.05),二群阳性率也均与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P>0.05,P>0.05)。结论:说明细菌性阴道病及假丝酵母菌病与解脲支原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8.
恶性疟疾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生活在疟疾流行区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感染次数的增加会逐渐获得保护性免疫即临床免疫。然而,孕妇尤其是初孕妇女在妊娠过程中感染恶性疟原虫后往往呈现急性感染症状,甚至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妊娠相关性疟疾(pregnancy—associated malaria,PAM)主要是由于受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胎盘绒毛间大量聚集引起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黏附在子宫粘膜上的虫体表达一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和抗原性的蛋白质(var2CSA)。Var2CSA可特异性地与子宫粘膜上的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CSA)结合。此外,由于var2CSA的序列相对保守,机体在感染几次以后较容易产生交叉免疫保护反应。对PAM的研究是疟疾领域内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很多领域(病原学、分子致病机理、免疫学等)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本篇综述概括了近年来在PAM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虫体表达的主要膜蛋白质的功能、相关的人体受体以及免疫学方面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隐孢子虫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儿童、免疫缺陷和断奶前的动物更为易感。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且无可用的疫苗。实验室诊断方法不仅能确诊感染病例,而且能够区分虫种和基因型,这些对于区分感染来源、确定传播方式和提供与暴发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费时费力的诊断方法已被新的检测和分型技术所取代,并应用到临床和环境监测。本文对近年来隐孢子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原核表达载体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方法 将本室构建的pMD Mz5 7克隆质粒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定向亚克隆到pET 2 8b( )载体上 ,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b Mz5 7,酶切鉴定正确后 ,在EscherichiacoliBL2 1(DE3 )中用IPTG诱导表达 ,并经SDS PAGE及Westernblotting鉴定。 结果 成功构建了目的抗原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 2 8b Mz5 7,IPTG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 ,SDS PAGE电泳表明 ,其能表达一分子质量约为 3 7ku的融合蛋白 ,与预测分子质量相符 ,最佳反应条件为 1mol LIPTG诱导 4h后表达量最高。薄层扫描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占菌体蛋白总量的 18% ,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 ,表达产物可被抗柔嫩艾美尔球虫的多克隆抗体识别 ,说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结论 在原核细胞融合表达Mz5 7成功 ,为鸡球虫病重组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