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尹浩晔  马梅  周馨 《山东医药》2009,49(41):48-4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脑钠肽(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采用Leaman积分法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同时测定患者血浆BNP、hs-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血浆BNP、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临床严重程度及冠脉造影Leaman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ACS各组hs-CRP、BNP值、冠脉Leaman积分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ACS各组LVEF低于SA组,AMI组hs-CRP、BNP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ACS组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99 0,P〈0.01),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347 0,P〈0.05),与冠脉积分呈正相关(r=0.798 4,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BNP、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BNP、hs-CRP水平可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474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366例)和非CAD组(108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GS)量化.结果:(1)总体CAD组SUA水平高于非CAD组(P<0.05),亚组分析女性CAD组SUA水平高于女性非CAD组(P<0.05);总体CAD组、男性CAD组、女性CAD组高尿酸(HUA)百分比均高于非CAD组(P<0.05).(2)SUA水平第3、第4四分位的CAD患病率明显高于第1、第2四分位(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A是经CAG诊断的CAD的危险因素(OR=2.639,95%CI为1.080~6.443,P=0.033).(4)相关分析提示SUA水平和GS有正相关性(r=0.270,P<0.01),亚组分析男性、女性SUA水平和GS间均有正相关性(r=0.171,P<0.01;r=0.298,P<0.01).结论:SUA可能是CAG诊断的CAD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女性相关性较男性略显著.  相似文献   
3.
尹浩晔 《首都医药》2002,9(11):56-57
目的观察博苏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并对其最大耐受剂量作一探讨.方法治疗对象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或高血压引起的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平均年龄48~69岁.病人均在临床情况稳定,维持强心、利尿、ACEI治疗基础之上使用博苏,从首次剂量1.25mg/日,每周递增1.25mg~5mg/日,服三周后再增至75mg/日,服四周后增至10mg/日,观察一年.观察心功能情况、不良反应、耐受剂量.结果用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用药后心胸比例、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比用药前减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LVEF、左室缩短分数(FS)较用药前有所增加,统计学有显著意义(P<0.01).博苏对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象无显著影响.72%患者对其耐受剂量为5mg/日.结论博苏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效果,病人易耐受,耐受剂量为5mg/日,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配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A组138例患者仅接受常规PCI治疗;B组136例患者在行PCI治疗同时给予替罗非班和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结果A组和B组TIMI分级0-Ⅱ级例数分别是11例、27例;A组和B组TIMI分级Ⅲ级例数分别是127例、109例(P〈0.01);A组和B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5.8%,5.9%(P〉0.05);A组和B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分别是11.59%,12.5%(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ET-1、sP—sel、hs—CRP水平在治疗后都明显降低,且A组明显低于B组(P均〈0.01)。结论行PCI治疗的ACS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和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改善ACS患者病情,对ACS血管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可减轻血管炎症;且安全性和疗效皆比较高。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踝臂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Gensini<10分组、10~30分组和≥30分组(严重冠心病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非严重冠心病组和严重冠心病组之间ABI有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认为ABI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不同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用Leaman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相关、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种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关系。结果:3种评分方法高度相关,Gensini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912,ACC/AHA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807,Gensini和ACC/AHA的相关系数为0.716。OR值有差异。结论:3种评分方法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任一种方法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CAG)确诊为冠心病且进行多导呼吸睡眠监测(PSG)的患者100例,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对照组(AHI〈5次/h)和实验组(AHI≥5次/h),其中包括轻度OSAS组(5≤AHI〈15次/h)、中度OSAS组(15≤AHI〈30次/h)、重度OSAS组(AHI≥30次/h),收集其临床资料与常规生化指标。结果:(1)体质量指数(BMI)在重度OSAS组高于对照组、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甘油三酯(TG)在重度OSAS组高于对照组、轻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44);(3)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重度OSAS组高于对照组、轻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0.002);(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重度OSAS组高于对照组、轻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39)。结论:相对于单纯冠心病患者而言,冠心病合并OSAS患者体质量超标、糖脂代谢紊乱,并与OSAS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合并重度OSAS患者存在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的确定 ,通常是按照WHO在1979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变化确定[1]。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简单 ,快捷 ,无创 ,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 ,随着介入技术的开展 ,冠状动脉造影 (CAG)以其直观、准确、可靠的特点 ,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本文对于2001年1月~2002年6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5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的CAG结果与常规EC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评价二者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1年1月~2002年6月临床上诊断…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浩晔 《山东医药》2003,43(16):43-43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用卡维地洛治疗 6 2例慢性心力衰竭 ( CHF)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CHF患者 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 5 2 .3± 13.2 )岁 ,病程 0 .5~ 5年。均符合以下标准 :1有心衰表现。2有心脏肥大或扩大 (超声心动图证实 )。3排除心动过缓 ( HR<6 0次 / min)、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等。其中扩张性心肌病 16例 ,缺血性心肌病 32例 ,高血压病 14例 ,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 ( NYHA)心功能分级 、 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室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室重塑是导致心力衰竭不断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1] 。近年来 ,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同时国际上多个大规模随机双盲、有对照的临床实验 ,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大量的实证 ,从而对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 ,有了逐步和深入的认识。1 心室重塑的结构基础二十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已认识到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2 ] 。心肌重塑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心肌细胞肥大、凋亡 ,胚胎基因和蛋白的再表达 ,心肌细胞外基质 (ECM)量和组成的变化[2、3 ] 。临床表现为 :心肌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