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
艾滋病传播性很强,是一种对人体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病主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近年来,随着HIV感染向普通人群扩散,HIV阳性育龄期妇女人数逐渐增加,而大部分HIV阳性孕妇及家庭有强烈的生育愿望,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传播率,以及做好孕前孕期咨询、精神心理护理,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1]. 本研究选择248例HIV感染孕妇, 评分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 对患者HIV-RNA拷贝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  相似文献   
3.
孙丽娟  孙淑媛  朱宝申  尹华春 《河北医药》2011,33(13):1986-1987
我国是乙型肝炎(HBV)高发区,随着乙肝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但HBV宫腔内感染仍是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工作中的难题,孕妇血清中HBV病毒达到一定量时可使胎盘组织受染,继而引起宫腔内感染。胎盘Hofbauer细胞是存在于胎盘中的免疫细胞,具有游走和抗原提呈的特性,可对外来抗原(细菌和病毒等)进行吞噬、加工和提呈[1]。  相似文献   
4.
盆腔脓肿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急性期炎症病变发展导致脓液积聚的结果,其病因较多,包括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急性腹膜炎等所致的盆腔脓肿,由于症状各异,患者就诊时往往延迟,诊断方法较多但是误诊率较高[1].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妇女中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盆腔炎症容易发展为脓肿.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23例HIV感染的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临床干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患者66例(妊娠CA组),同期育龄女性尖锐湿疣患者68例(CA组),同期分娩的正常妊娠孕产妇70例(正常妊娠组),分析孕期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临床干预效果、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感染HPV的情况等。结果:妊娠CA组疣体数量、直径、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数量和C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CA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高于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孕产妇足月分娩率、流产/早产以及剖宫产率,妊娠CA组中干预患者和正常妊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未干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CA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畸形/低体重发生率、HPV阳性率以及6个月随访HPV感染率、呼吸道乳头瘤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尖锐湿疣患者病情较普通患者严重,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干预可增加足月产率、降低流产/早产率以及剖宫产率,提示临床应该提醒尖锐湿疣患者彻底治愈后再妊娠,而孕产妇要根据患者病史等尽早发现尖锐湿疣、尽早干预,以减轻对妊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2019年手术切除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组织151例,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5个垂体相关转录因子(Pit-1、SF-1、GATA2、Tpit、ERα)的表达。结果 5个转录因子均阴性36例,Pit-1阳性91例,SF-1阳性11例,GATA2阳性9例,ERα阳性4例;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53例,多激素细胞腺瘤42例,零细胞腺瘤36例,促性腺激素(GnH)细胞腺瘤11例,促甲状腺激素(TSH)细胞腺瘤9例,各类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年龄和Ki-67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TSH细胞腺瘤体积最小、侵袭性比例最低(P<0.05),多激素细胞腺瘤、GnH细胞腺瘤和零细胞腺瘤体积较大(P<0.05),零细胞腺瘤P53阳性率最低(P<0.05)。5个转录因子阳性表达以40~59岁病人多见(P<0.05);Tpit阳性表达以男性多见(P<0.05),其余4个转录因子以女性多见(P<0.05)。Pit-1阳性病人血清GH、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ERa阳性病人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GATA2阳性病人血清TSH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与5个转录因子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垂体相关转录因子可以为临床诊断无功能垂体腺瘤提供新依据,而且其阳性表达与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