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07例颅内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07例脑膜瘤,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率仅为6.38%。对于难以全切除的重要功能区的肿瘤以保全脑功能为主,术后定期复查,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患者16例,颈动脉中度狭窄(50%≤狭窄率〈90%)患者30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支架成形术,术中均采用保护装置和自膨式支架。观察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13例,持续低血压5例,颈动脉痉挛6例,共24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短暂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6例,持续低血压7例,颈动脉痉挛8例,高灌注综合钲1例,脑出血1例,共23例次。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的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同侧缺血性卒中1例,冠状动脉缺衄事件5例,共6例次;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缺血事件3例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持续低血压和颈动脉痉挛发生率高于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50例枕骨大孔区及高颈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其中枕骨大孔区肿瘤15例,高颈髓肿瘤32例,枕大孔区、高颈髓多发肿瘤3例。大多数肿瘤的早期症状是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MRI对定位定性诊断最有帮助。本文着重从早期诊断、临床演变特点、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显微手术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疗效并提高对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30例后颅底肿瘤患者,全身总体情况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术前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全部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后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30例患者病理学分类为听神经瘤(12例)、脑膜瘤(10例)、表皮样囊肿(4例)以及畸胎瘤、神经鞘瘤、脊索瘤和滑膜肉瘤(各1例)。肿瘤全切除者16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80.00%),良4例(13.33%),差1例(3.33%),死亡1例(3.33%)。结论 术前精确诊断对手术的成功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范围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85年以来共收治脊髓肿瘤31例,术前均做过碘水脊髓造影和CT扫描。本文将对其手术所见及影像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并提出我们的见解。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70岁,平均35岁。手术证实8例为髓外硬膜外肿瘤;19例为髓外硬膜下肿瘤;4例为髓内肿瘤。 2.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8例硬膜外肿瘤中,有2例经脊髓碘水造影误诊为髓外硬膜下肿瘤,后经脊髓造影加CT扫描诊断为硬膜外肿瘤;有1例经脊髓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995年7月~1998年12月收治、显微手术切除的30例后颅底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16/30),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9例.疗效:优24例(24/30),良4例,差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军  尤玉才  张彦芳  王象昌 《江苏医药》1999,25(11):814-816
孕鼠经腹腔一次性给予亚硝基乙基脲(ENU)可引起子代鼠中较高的脑肿瘤发生,并且与人类脑肿瘤发生的高峰期、类型及好发部位相似。建立该肿瘤模型其方法简便、经济、观察时间短,为肿瘤发生前、肿瘤发生早期及发生后不同阶段的观察提供了条件。经脑立体定向一次性颞叶实质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其肿瘤内的新生血管面积和血管数既高于对照组肿瘤内,也高于同组瘤外正常组织内的新生血管面积和血管数。提示bFGF可以促进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也可能是影响肿瘤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107例脑膜瘤,借助于显微外科技术,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减少对脑沮织的损伤。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卒仅为6.38%。对于难以全切除的重要功能区的肿瘤以保全脑动能为主,术后定期复查,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下颌入路切除颅中凹底与颞下窝沟通肿瘤和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对11例此区域肿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手术重建包括硬膜修补、手术残腔消除及骨固定。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及严重残疾。12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下颌入路及与额颞联合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显露.可安全、彻底地切除肿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使用显微技术,可靠重建颅底,及重视病人术后的功能和美观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的颅-面联合入路.方法:采用经额颞颧下颌联合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显微镜下全切肿瘤的患者经远期随访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该入路暴露充分,对脑组织牵拉小,能在颈部控制颈内、外动脉,尽早辨认并保护面神经,对切除中颅凹-颞下凹沟通肿瘤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