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PC位置深,进展快,早期缺乏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指标,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因此,提高诊断率对其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71例以腹部闭合损伤为主伴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急诊手术63例,治愈63例;遗留神经功能缺陷5例.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对我院92例23:00时血糖小于5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23:00时血糖小于5mmol/L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概率达50%,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达49%,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23:00血糖小于5mmoL)。其中男60例,女32例,平均(60±5)岁。伴有高血压患者42例,冠心病40例,脑卒中26例,肺感染24例。这些患者均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于绍珍  尤奎成 《河北医药》2007,29(6):588-588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严重外科感染.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处理,常因导致败血症和浓毒血症而死亡.现将我院1995年至2005年共收治的12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重急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近年来,随着孕期保健的不断完善发展,产妇注重了孕期保健,并通过产前教育使产妇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从而使之发病率逐年降低趋势,但子宫收缩乏力仍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导致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现象的原因通常为精神过度紧张,临产时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等药物的用量过多也会导致出现该现象,也可能是由于产程延长、产后出现并发症、子宫等因素所导致,该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可致产后出血,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如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可有效止血,从而避免切除子宫,挽救产妇生命。现将产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羊水过少是临床上妊娠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引发巨大儿、畸形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胎粪吸人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若处理不当甚至导致新生儿病死率明显升高,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于改善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研究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产科处理方法,笔者选择收治的50例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羊水正常足月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尤奎成 《医学综述》2011,17(3):393-395
被公认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因素是: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而解剖学基础和易发因素以及高危人群,可增加其发病率,因此DVT的发生是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对本病致病因素认识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密无创仪器的诞生,大都可早期明确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也越来越多地被同仁认可,并且将重点逐渐转移到对本病的预防上。  相似文献   
8.
李宝霞  尤奎成 《医学综述》2014,(13):2399-240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症,其危害较大,尤其心脏和脑易遭受损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快速、准确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碳氧血红蛋白、心肌酶、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血常规、N末端前脑钠肽、乳酸、胃泌素、醛固酮、血浆D-二聚体、脑电图、头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了解预后。  相似文献   
9.
尤奎成  侯平  陈宝公 《天津医药》2011,39(3):281-282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概念于1995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提出,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常见早期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2001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12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结果 12例BPBC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415例)的2.9%,同时性BPBC3例,占0.7%,异时性BPBC9例,占2.2%。91.7%(11/12)的第一侧乳腺癌肿瘤大小为T2,而第二侧乳腺癌中有2例(16.7%)为T0期癌。第一侧乳腺癌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癌,第二侧乳腺癌中有3例(25.0%)为导管内癌。第一侧原发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第二侧原发乳腺癌有2例行全乳切除术,1例行保乳手术。12例BPBC均无病生存。结论单侧乳腺癌发生后应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BPBC有较早的临床分期和较高的导管内癌比例,可行保乳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