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枣仁皂甙A镇静和抗惊厥作用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考察酸枣仁皂甙(JuA)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新型抖笼测试系统,考察JuA积累剂量和单次剂量用药对小鼠自主活动所产生的镇静作用,同时与安定的镇静作用进行比较;并观察小鼠腹腔注射JuA后对戊四氮诱发惊厥的影响。结果:JuA积累剂量和单次剂量均可使小鼠的活动强度显著减少,静息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作用效果比较持久、平稳;但JuA对戊四氮诱发的惊厥无对抗作用。结论:JuA具有中枢神经系统镇静作用,但无抗戊四氮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2.
CPU KTH-6型电脑呼吸机具有五种呼吸功能和三种呼吸切换方式,可独立选择组合,提供病人呼吸治疗和护理各阶段所需要的服务;微处理机系统时刻监测和显示呼吸数据,并具有多种主要参数的声光报警系统。本文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实现方法和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生化分析仪的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小型全自动化分析仪软件系统,分析了其结构、功能、用户界面的设计,和数据存储、管理、使用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系统汉化方法和随机帮助信息显示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结合应用多分辨率小波分解方法和直方图参数统计方法 ,分析大鼠脑电信号 (Electroencephalogram,EEG)在不同行为状态下的非稳态时频动态变化特性。利用埋植电极记录自由活动大鼠在清醒期、慢波睡眠期和快动眼睡眠期的皮层 EEG,应用小波变换将 EEG分解成 δ、θ、α和 β四个分量 ,求各分量功率对数值直方图和功率百分比值直方图的均值、方差、偏斜度和峭度。结果表明 :EEG功率对数值的分布比较接近正态分布 ,而多数功率百分比值的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别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直方图统计参数在不同行为状态之间和不同分解分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别。 EEG在不同时期的某些特征波 (例如 :慢波睡眠期的 δ波、清醒期和快动眼睡眠期的 θ波等 )使功率对数值分布具有较大的偏斜度值和峭度值。由此可见 ,EEG小波分解分量的直方图参数是一种新的描述EEG动态时频变化特性的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样参数变化对脑电信号复杂度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和分析了脑电的算法复杂度和近似熵随着信号的数据点数,采样频率和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说明;采样频率一定时,数据点数较大时计算所得的两种复杂度值较稳定;时间或数据点数一定时,可以采用较低的采样频率,便于各类信号之间的区分,并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已将深部脑刺激(DBS)技术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脑部疾病。近年的研究推测,DBS技术使用的电脉冲高频刺激(HFS)可以改变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病理性节律发放,这可能是DBS治疗脑部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这种推测尚需实验数据的证实。本文在已麻醉的大鼠海马CA1区的输入轴突束薛氏侧支(Schaffer collaterals)施加时长为1 min、频率为100 Hz的HFS,并分析刺激下游CA1区的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锋电位,考察两种神经元的节律性动作电位发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麻醉大鼠CA1区的场电位存在明显的θ节律,且在顶树突层尤其明显,而神经元锋电位与θ节律存在锁相关系。与此基线记录相比较,在HFS期间,锥体神经元的锋电位与顶树突层θ节律的锁相值从0.36±0.12显著减小至0.06±0.04(P<0.001,配对t检验,N=8);中间神经元锋电位的锁相值也从0.27±0.08减小至0.09±0.05(P<0.01,配对t检验,N=8)。两类神经元与胞体层θ节律的锁相关系也有类似改变。此结果表明,对轴突束施加HFS可以消除下游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与场电位θ节律之间的锁相关系,改变神经元的节律性发放模式。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可能是HFS诱导的轴突传导障碍,此发现对于深入研究DBS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脑深部电刺激(DBS)已成功用于临床治疗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是DBS的作用机制尚无定论。为了考察电刺激期间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即单元锋电位)发放的规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插值法去除刺激伪迹和大幅值诱发波,并设定信号斜率的阈值来自动选定插值区的端点,尽可能缩短锋电位的不可测期(NP)。该算法用于大鼠海马CA1区正向和反向电刺激期间锋电位的分析,结果表明:它可以将紧随刺激的NP缩短约8 ms;而且与线性插值相比,样条插值对于锋电位检测的影响更小。此插值法能够有效地用于高频串刺激期间锋电位信号的检测,从而为深入研究DBS期间的神经元活动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鼠遥控导航及其行为训练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开发了一套大鼠遥控导航及行为训练系统,通过无线微刺激器刺激大鼠特定脑区,实现对动物运动行为的控制。系统的主要部分有:集成的PC机控制程序(包括通讯、参数设置和数据文件管理等功能)、采用蓝牙模块制作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基于C8051微处理器控制的刺激器、无线摄像系统,用于压杆实验的操作箱和用于行为训练的八臂迷宫。刺激器有恒压或恒流两种工作模式,具有幅值可调的特性,可以方便地设置刺激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训练目的。系统经过了多种行为学实验的测试:监视和记录大鼠在操作箱的压杆过程、控制大鼠走八臂迷宫、以及遥控引导大鼠按三维障碍路线行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产生的刺激信号可以有效地控制大鼠不同的转向行为。此外,对大鼠的训练结果表明作用于大鼠体感皮层桶状区(Barrel Field,BF)的刺激可给予大鼠"虚拟的"提示,该提示刺激与内侧前脑束的奖赏刺激联合作用可以训练并引导大鼠完成不同的转向动作。  相似文献   
9.
多分辨率小波信号分解用于大鼠睡眠纺锤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先设计了慢波睡眠期脑电信号的合成仿真信号 ,对小波基函数进行了选择 ,结果证明Coiflet 5阶小波变换对大鼠慢波睡眠期EEG信号具有较好的分解结果。据此 ,应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法设计了提取睡眠纺锤波的算法 ,并利用该算法对安定用药后和睡眠剥夺后大鼠慢波睡眠期纺锤波的持续时间和能量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安定具有延长慢波睡眠期纺锤波持续时间的作用 ,而睡眠剥夺可以增加慢波睡眠期纺锤波的能量。这些结果说明 ,小波分析算法可以提供功率谱分析无法表现的时频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馈抑制和反馈抑制在控制大脑海马组织CA1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中各自的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方法 在大鼠海马CA1区的输入通路Schaffer侧支和输出通路alveus上分别植入正向和反向刺激电极.在锥体神经元胞体层记录正向和反向双刺激诱发的群峰电位,并利用双正向、先反后正以及先正后反的不同双刺激组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