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小儿先天性动静脉瘘(congenit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AVF)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组共收治15例CAVF患儿,男6例、女9例,年龄8~14岁。对全部患儿行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或MRA检查。发现病变局限者5例,病变范围广泛性者10例,病变大多发生于四肢。动脉造影显示:动静脉之间出现瘘支;动脉分支多而紊乱,可呈碗蜒扭曲状,病变多为弥漫性;静脉象早期出现。对11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局限性病变者行病灶切除。对7例病变广泛者行1或多次减量手术,方法是沿动脉主干切除瘘支与病变组织,对分流量大又无法切除的病变组织予以缝扎,以减少分流量。对5例患儿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为术前栓塞治疗以减少手术出血)。1例未治疗。结果 随访1~6年。5例局限性患儿中3例治愈,2例病情控制。10例广泛性病变中,5例病情好转或控制,5例病情仍继续发展。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CAVF诊断与治疗的依据。CAVF治疗困难。尤其对广泛性病变者,无论手术或栓塞治疗疗效均欠理想。但对小儿CAVF应尽早治疗,这样可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资料.4例急性动脉栓塞者行急症取栓术,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假性动脉瘤切除及人工血管植入术,23例动脉闭塞症者采用取栓、血管旁路术、血管腔内治疗、截肢、单纯药物等治疗.结果 5例急性动脉栓塞及假性动脉瘤患者治疗成功,23例动脉闭塞症患者中,5例(21.7%)治疗成功,12例(52.2%)好转,6例(26.1%)无效,4例截肢(占动脉闭塞疾病的17.4%).无1例死亡.6~45个月随访中,另有5例截肢,死亡4例.结论 急性肢体缺血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取栓及血管重建等,以达到挽救肢体和生命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联合或单独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主要表现之一,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各种非手术及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治疗)。依据CVI的CEAP分级标准,按所针对病变解剖范围的不同,手术又可分为浅静脉手术、深静脉手术、交通静脉手术。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可靠方法。我院自 1993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 891例共95 6条下肢施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91例 ,男性 4 89例 ,女性 4 0 2例 ,年龄 5 0 .0 8± 16 .4 8岁 (6~ 82岁 )。病史 1个月~ 4 0多年。 95 6条下肢中 ,浅静脉曲张 82 7条 (86 .5 % ) ,肢体肿胀 4 4 6条(46 .7% ) ,酸痛不适 399条 (41.7% ) ,小腿下段色素沉淀 4 81条 (5 0 .3% ) ,足靴区溃疡 181条 (18.9% ) ,下肢皮肤血管痣2 3条 (2 .4 1% ) ,下肢粗长 2 9条 (3.0 3% ) ,腹壁浅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治疗69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动脉栓塞14例,动脉硬化闭塞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不明原因2例。根据病情采用: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8例,人工血管旁路17例;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15例;置管溶栓后进一步行腔内治疗12例;低位静脉动脉化2例;单纯药物治疗9例;I期截肢6例。结果 12例(17.4%)治疗成功,50例(72.5%)治疗好转,1例(1.4%)治疗无效。57例(82.6%)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平均26.4)个月,42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7例Ⅱ期截肢,5例死于心、肺疾病。结论急性下肢缺血早期诊断与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各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0年7月收治的32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诊治情况.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1)假性动脉瘤切除+动脉重建;(2)瘤体切开或切除+破口修补;(3)瘤体切除+受损动脉结扎;(4)血管腔内治疗,带膜支架置入;(5)B超引导下破口压迫.结果 患者近期治愈率100%,29例随访1~13年,假性动脉瘤未再复发,无死亡;1例截肢.结论 根据假性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受损血管口径大小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均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以3~4×104 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尿激酶总用量(439.47±76.065)×104 U,并辅以抗凝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经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术前确诊的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47±1.61),(1.21±0.67)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197,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95±1.14),(0.58±0.48)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0.205,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5.89±1.05),(2.31±1.16)分,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3.844,P<0.01);静脉通畅率为(85.26±7.67)%。其中3例出现髂静脉狭窄,程度70%以上甚至闭塞,可见明显侧支循环,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术后狭窄消除,血流通畅,侧支明显减少或消失。完成随访18例,失访1例,随访率94.44%,未再发现血栓复发。结论经小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易损伤神经,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在具有适于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均应优先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对小儿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例单侧下肢粗大、浅静脉曲张及血管痣的患儿行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5例患肢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Ge静脉,1例股浅静脉为异常组织压迫。结果 5例患肢术后随访16-46个月,4例疗效理想,患肢缩小,沉重感减轻,皮肤溃疡愈合。结论 三联征是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顺行造影是诊断与指导治疗的依据,本病部分患儿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