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延明  郑稼  宋自昌 《中国医药》2007,2(11):685-686
目的观察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骨折类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行髋臼复位与内固定,同时处理合并症。结果所有患者获4个月~3年随访,平均10.9个月。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达到解剖复位1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结论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髓臼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救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3例,C级9例,D级6例。立即进行液体复苏、急诊简易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其中剖腹探查10例,胸腔闭式引流6例,肺破裂修补2例,术中同时行四肢骨折外固定架固定9例,骨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5例。急诊术后均进入SICU进一步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功能紊乱。病情稳定后5~7d行胸腰椎骨折手术。结果:21例中18例休克迅速纠正,4~26h死亡3例,存活率约85.7%(18/21)。18例均获随访,时间6~14个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2例,C级3例,D级3例,E级7例,优良率(D级,E级)55.6%(10/18)。结论:及时应用DCO技术,尽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显著提高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和高凝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12 月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67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 32 例应用谷氨酰胺治疗,研究组 35 例采用血必净联合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研究组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肿 瘤坏死因子 -α 、白介素 -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两组 CD3 + 、 CD4 + 、 CD4 + /CD8 + 均显著升高, CD8 + 降低,且研究组治 疗后 CD3 + 、 CD4 + 、 CD4 + /CD8 + 明显高于对照组, CD8 + 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血必净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急性 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高凝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胰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探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56例难,冶性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22)与死亡组(n=34),对两组患者初始与24h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动脉乳酸水平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总死亡率为60.71%;存活组初始及24h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且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以乳酸清除率〉0%与≤0%分组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除24hMAP外,其他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与血流动力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可将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作为指示难治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高乳酸症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血液透析疗法用于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对治疗效果及转归、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渗透压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渗透压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治疗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治疗危重症患者,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纳美芬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脑复康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纳美芬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29%、74.2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4%、40.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采用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等髓外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固定,且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可靠,因此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多地采用PFN治疗。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早期进行全面复杂的Ⅰ期手术往往加剧全身炎症反应,加重患者的生理紊乱,从而诱发ARDS甚至死亡。而近年来分步实施的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策略(早期控制出血及临时骨折固定,监护室稳定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好转后Ⅱ期骨折确定性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自2003年2月至2007年6月对24例严重多发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应用DCO技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延期锁定钢板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常国  宋自昌  贾琨  刘国华 《中国骨伤》2009,22(11):809-811
目的:探讨延期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ng plate,LCP)加髓腔植骨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7~58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4h。按AO分类:43-A13例,A212例,A39例,43-C15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GustiloⅠ型5例,Ⅱ型6例),闭合性骨折18例。早期进行跟骨牵引(石膏托外固定5例)、维持液体轻度负平衡及电解质平衡、改善微循环治疗。伤后8~12d伤肢肿胀明显减轻后进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髓腔自体髂骨移植。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0~12周X线片显示有明显骨痂形成时逐步负重。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1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按照Mazur踝关节评价标准:优25例,良3例,中1例。结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应用LCP加髓腔植骨治疗可以减少骨膜和髓腔的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骨折不愈合率。而且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