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继军  黄萍 《农垦医学》2002,24(2):114-115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晚期肺癌及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患者。因肺癌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根据这一循环特点 ,利用支气管动脉插管进行区域性化疗 ,通过缩短给药途径 ,增加病变区域药物浓度 ,提高疗效 ,减少化疗的全身毒副反应 ,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支气管动脉常与脊髓动脉吻合 ,存在着脊髓损伤的可能 ,现将我院在肺癌介入治疗过程中所致脊髓损伤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性 5 7岁 ,右肺中心型肺癌 ,第三次行介入治疗 ,术后出现高位截瘫。前二次介入治疗过程中 ,右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与脊髓动脉及肋间动…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肺炎267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本地区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概况与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中五种病毒(EBV、RSV、CBV、MP、流感)特异性抗体IgM,了解病原学种类。结果从1102例疑似病毒性感染者,检出五种抗体阳性458例,其中临床诊为肺炎者267例,单一病毒感染者占72.7%,混合感染者占27.3%。MP感染者居首位,其余依次分别为EBV、RSV、流感、CBV排列。结论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学复杂,除细菌性感染外,病毒性感染的种类繁多,其流行季节高峰与临床表现各异。对感染者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病原学种类,以利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例临床疑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C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变异,为临床诊断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抽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技术对疑似为MCCD疾病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为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纯合错义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先证者母亲为c.1342G>A(p.Gly448Ala)杂合变异携带者,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用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P2~PP5)。结论先证者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纯合错义变异是其分子发病机制,基因变异分析有助于明确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病原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文华  康文清  宋继军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58-2059
目的探讨郑州市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病原学概况,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患儿急性期血清中7种病毒(RSV、IV、PIV,ADV,CBV,EBV、MP)特异性IgM抗体,以了解病原学分布.结果从5 064例患儿血清中,检出相关IgM抗体阳性2 470例,总阳性率为48.8%.含单项病毒感染占75.4%,2种混合感染占24.6%.7种病毒早期特异性IgM抗本阳性构成比:RSV占17.0%,IV占21.8%,PIV占9.5%,ADV占17.4%,CBV占5.0%,EBV占8.1%,MP占21.2%.结论 IV,MP,ADV,RSV为郑州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小儿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常年多见,尤其是3岁以下小儿因免疫力低,而易感性高.对疑似病例进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及早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5.
宋继军 《中外医疗》2009,28(19):102-103
目的研究醋氨芬酸肠溶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国产醋氯芬酸肠溶片100mg,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醋氮芬酸浓度。用DAS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后,血浆的醋氯芬酸Cmax为(9.13±3.73)mg/1.;Tmax为(2.27±0.88)h;t1/2(ke)为(2.54±1.35)h;CL为(1.96±0.79)L/h;Vd为(6.50±3.16)L;AUC为(54.40±20.22)mg·h/L。结论单剂量口服国产醋氮芬酸肠溶片,其人体药代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的一室模型。  相似文献   
6.
肝血管瘤的肝动脉栓塞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比较肝血管瘤不同栓塞剂的栓塞治疗结果,寻找更为理想、合理的方法。方法:对12肝血管瘤16例次经皮穿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其中单纯碘化油栓塞2例次,碘化油 明胶海绵颗粒栓塞6例次,碘化油 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5例次,碘化油 平阳霉素栓塞3例次。随访10-3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较肯定的疗效,无并发症发生。碘化油 平阳霉素和碘化油 PVA微球两种方法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肯定,几种栓塞剂中,碘化油 平阳霉素及碘化油 PVA微球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对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检测置换前后患者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观察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明显,血浆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岳晓红  宋继军  周莉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483-1483
佝偻病是儿科常见且发病率高的“四病”(贫血、肺炎、腹泻、佝偻病)之一,实验室检测骨碱性磷酸酶为临床诊断佝偻病提供重要依据.小儿血浆中骨碱性磷酸酶的糖链结构与成人血浆中骨碱性磷酸酶的不同.骨碱性磷酸酶由成骨细胞合成,佝偻病患儿因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血浆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是目前国内外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之一[1-2];其感染以后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在男性中会发生尿道炎、前列腺炎和附睾炎等[3-4].为探讨男性泌尿生殖道不同标本(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检测标本的采集提供参考,我们于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412例男性初诊患者及284例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不同标本进行了沙眼衣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482例儿童锌原卟啉和铁缺乏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中的原卟啉在亚铁鳌合酶的作用下,与铁鳌合生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当铅中毒时,由于铅能抑制亚铁鳌合酶的活性,使原卟啉不能与铁鳌合,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原卟啉在红细胞内的蓄积,当患者体内缺乏制造血红蛋白所需的铁时,也会导致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原叶琳在红细胞内的蓄积。由于原卟啉在红细胞内的蓄积,原卟啉分子结构中的铁应占据的部分迅速被锌离子取代而鳌合成锌原卟啉,人体红细胞内锌原卟啉占总原卟啉的95%,因此, 红细胞锌原卟啉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意义相近,锌原卟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