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锁骨骨折为常见的上肢骨折.随着近年来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比例日渐增多,锁骨骨折内固定断裂也日益常见[1].本次研究对21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断裂,采用更换内固定物,必要时植骨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侧微切口辅助骨折复位,结合外侧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IV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用内侧微切口辅助加外侧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直视下复位跟骨距下关节面,解剖钢板内固定维持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5月(12~23个月),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平均得分(84±6)分。28足正常愈合,1足延迟愈合,创口皮缘坏死1足.无感染病例。结论内侧微切口辅助切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关节面及跟距关节的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减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3年至2012年,12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内固定材料选择螺丝钉、克氏针及微型钢板,并根据损伤的程度单独或联合使用,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12例随访0.5 ~3年,其中优8例,良2例,一般1例,差1例.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而解剖复位及稳定的固定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侧微切口辅助骨折复位,结合外侧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用内侧微切口辅助加外侧切口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直视下复位跟骨距下关节面,解剖钢板内固定维持固定.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5月(12~23个月),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平均得分(84±6)分.28足正常愈合,1足延迟愈合,创口皮缘坏死1足,无感染病例. 结论 内侧微切口辅助切复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关节面及跟距关节的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减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灌注造影显微CT(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在研究大鼠骨折愈合时骨痂微血管变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制作标准的右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术后1、2、3、4、8周处死大鼠.实验组大鼠行腹主动脉远端血管造影后,使用MicroCT断层扫描标本,并选取同一兴趣区测定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和血管平均直径.对照组骨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在术后第3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96.00±20.33) mm3和(6.70±0.74)%;而血管直径在第4周显著增加,为( 109.00±12.15) μm(P <0.05).对照组显示VEGF和VEGFR-2的表达在术后第2周明显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3.40±9.17和51.80±4.24(P <0.05).结论 灌注造影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可无创提供直观的高分辨率三维微血管像,并精确定量微血管量与直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通用脊柱系统(USS)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USS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结果 62例获得9~30个月(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术后摄X线片示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s角均有较满意的恢复。骨折愈合后已行内固定取出60例,无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USS系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笔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轻、中度压缩骨折,以探讨PVP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 年7 月-2011 年3 月我科采用PVP 治疗23例25个骨折椎体,男8例,女15例;年龄65~88岁,平均72岁;跌伤20例,自发性疼痛3例;均有剧烈腰痛,卧床不起,甚至无法翻身;累及节段T9 l椎,T11 3椎,T12 14椎,L1 3椎,L2 2椎,L3 2椎.  相似文献   
8.
腓肠肌皮瓣修复老年人胫骨慢性骨髓炎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老年人胫骨慢性骨髓炎创面的效果.方法 对1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行系统抗生素治疗后,先清除病灶,二期使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填塞、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供区缺损创面切取全厚皮片移植.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2.2±3.8)个月.术后1周3例皮瓣远端发生干性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未愈,余8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未出现基础疾病加重情况.根据Enneking评分评价疗效:优8例,良2例,差1例;依据AOFAS踩足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老年人胫骨慢性骨髓炎创面,符合老年患者人群特点,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肢进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和间歇气压疗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末的上肢及下肢肌力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1、2周时肌力恢复明显,且治疗2周后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治疗1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肌力恢复治疗2周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间歇气压疗法有助于促进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肢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