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冬春季儿童、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呼吸道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A1、IFA3、IFB)、副流感病毒(PIF1、PIF3)、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及与临床症状和嗜酸细胞的关系。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01年3月及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176名,采用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鼻咽分泌物(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NPS)中七种病毒抗原进行监测,并同时记录临床症状和用药情况及进行鼻咽分泌物和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结果 17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NPS中,79例检测出病毒,阳性率为44.9%。其中RSV 66例,感染率为37.5%、IF7例(4.0%)、ADV6例(3.4%)及PIF4例(2.3%)。RSV占79例病毒感染患儿的83.5%;4例患儿同时测定出RSV和其他病毒混合感染。这些病毒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中检出率与年龄呈反比,小年龄组的患儿病毒感染多;检出病毒的患儿病情重,伴发热的患儿显著多于未检查出病毒的患儿。病毒感染与非感染组的NPS中嗜酸细胞数目检测无明显差别;但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较病毒测定阴性的患儿明显减少(t=2.676,P〈0.001)。结论 北京地区冬季近半数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其中RSV是婴幼儿哮喘发作的主要感染病毒,引起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病毒检出阳性的患儿,血中嗜酸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及再灌注对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探讨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性指标 (DI)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情况下的变化。实验表明 :在缺血过程中 ,主要由于RBC的代偿作用 ,全血粘度减低 ,RBC变形性增强 ;在再灌注过程中 ,全血与血浆的粘度都升高 ,到再灌注 1 2h发现有恢复正常的趋势 ;说明在缺血、缺氧情况下 ,三磷腺苷减少及一些化学因子的释放促使了这种改变 ,长时间的再灌注会起到修复作用。随着切变率的增加 ,同组实验组中DI的测量值均呈指数函数递增 ,对此建立该模型下的数学方程 :φ =a +b×e[-c(x-x0 ) ] ;同时对同一切变率不同实验组的RBC变形性也做了研究 ,发现DI变化不仅与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而且与RBC自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嗅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预后。方法:根据治病例及文献报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的意义。结果与结论:单纯手术切除易术后复发,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c-myc和E2F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myc和E2F1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多种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c -myc及E2F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 myc和E2F1蛋白表达定位于癌细胞核;c- myc蛋白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体类型以及预后相关,P<0. 05(P值分别为0. 041、0 .003、0 .019、0. 033和0 .000),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 05(P值分别为0 069 和1 000);E2F1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预后有关,P<0 .05(P值分别为0. 000、0. 001、0. 000、0 .011和0 .000),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 05(P值分别为0. 105和0 .844)。结论:c- myc、E2F1 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分子指标检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骶尾部卵黄囊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尾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骶尾部卵黄囊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为女童,1例为男童,发病年龄16个月~44个月。以臀部或骶尾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到典型的内胚窦结构以及腺样、乳头状和疏松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9例AFP(+),其中5例呈灶状(+),4例胞质呈弥漫性强(+);2例PLAP灶状(+);8例CK呈强(+),1例(-);9例CD30、HCG、EMA、CD15和CD117均(-)。5例确诊后及时进行化疗,3例未化疗者短期内复发死亡,1例失访。结论骶尾部卵黄囊瘤多见于女婴,恶性度高,化疗敏感,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HCC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P<0.05);HDAC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浓度、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无关联(P>0.05),与肿瘤TNM分期相关联(P<0.05);MMP-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浓度、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联(P>0.05),与脉管癌栓、肿瘤TNM分期相关联(P<0.05,P<0.01);HCC组织中,HDAC1及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HDAC1及MMP-2在HCC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二者的高表达提示HCC已属晚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桐油联合阿维A酸对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IL-23/Th1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桐油组及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维A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桐油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桐油外敷。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价桐油组及对照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IL-17、IL-22、TNF-α和IL-23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治疗前后2组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桐油组的总有效率(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76.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皮损中IL-23、IL-17、IL-22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桐油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桐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略高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桐油外敷联合阿维A酸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皮损组织中IL-23/Th17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7例原发于头颈部的肌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头颈部肌上皮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生存,3例死亡.结论 原发于头颈部的肌上皮癌恶性度高、预后差,以局部扩大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案,同时应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47例乳房肿块,其中乳腺腺病20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腺癌15例、乳腺纤维瘤8例、积乳囊肿2例。经过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良性疾病诊数符合率达82%,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达73%。认为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疾病不能硬套诊断标准,应结合临床、针吸等全面分析,诊断准确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月~1994年12月我们治疗宫颈癌37例,其中1980年1月-1987年12月采用外照射加腔内放疗18例(A组);1988年1月-1994年12月采用外照射加腔内放疗、再加腔内热疗19例(B组),经过随诊,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