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手术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老年择期手术患者 ,按有无高血压病分成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 30min抽肘静脉血送实验室 ,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CD6 2P、CD6 3、CD4 1含量。结果 术前高血压病组患者的CD6 2P、CD6 3、CD4 1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术后 2组患者的CD6 2P、CD6 3、CD4 1较术前均明显增高 ,其中高血压病组更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手术更易激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 ,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应注意围手术期的抗凝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接受腹腔镜胃旁路术手术,且术后随访满1、2、3年的BMI<27.5 kg/ m(2 低BMI组,n=39)和BMI≥27.5 kg/m(2 高BMI组,n=3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物理指标、糖代谢相关指标及胰岛功能相关代谢指标。结果 7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无中转开腹。在低BMI组中,术后1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空腹C肽、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空腹血糖、HbA1c、餐后2 h血糖、 HOMA-IR、BMI、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年,空腹血糖、HOMA-IR、空腹C肽、体质量、腰围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严重并发症。低BMI组和高BMI组术后糖代谢和胰岛功能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对我国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长期有效的降糖方法,主要降低患者腰围而不会有明显的体质量下降。更加长期的疗效还需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旁路术与袖状胃切除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ADJB-SG)对25≤体质量指数<27.5(低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甲乳糖尿病外科31例低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行胃旁路术,14例行SADJB-SG,分析其术后1年物理、糖代谢及胰岛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31例低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1年:胃旁路术组术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SADJB-SG组术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术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肽、餐后2 hC肽、餐后2h胰岛素等代谢指标改善程度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SADJB-SG术后胃肠吻合口炎、倾倒综合征较胃旁路术减少.结论 SADJB-SG治疗低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疗效与胃旁路术基本类似,但SADJB-SG胃肠吻合口炎、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低,可能更适合低体质量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研究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5%七氟烷吸入诱导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鼻内滴注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对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小儿手术患者40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予5%七氟烷吸入诱导后2 min分别经两侧鼻腔滴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4 μg/kg,3 min后经口行气管插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的插管条件和插管反应.结果:R组插管条件的满意率明显高于F组(85% vs 50%,P<0.05),其插管反应也明显小于F组(P<0.05).结论:5%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鼻内滴注用于小儿全麻诱导,不仅可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还能较好地抑制插管反应,适用于全麻诱导时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困难的小儿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心脏破裂常为锐器伤或手术操作误伤心肌所致。患者常以病情危重和死亡率高为特点,易早期出现心包填塞和休克而死亡,需尽快作出正确诊断,急诊开胸修补心脏裂口,解除心脏压塞。麻醉要迅速、术中尽可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7例心脏破裂患者的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年龄1~7岁.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为5%七氟烷吸入复合芬太尼3μg/kg及维库溴铵0.15 mg/kg静注,气管插管后K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10 mL,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10mL,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术中持续吸入2%~2.5%七氟烷维持麻醉,切皮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立即停止吸入七氟烷,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K组和F组苏醒期躁动率均明显低于C组(5%:30%:65%,P<0.05),与F组相比,K组苏醒期蹂动率更低(P<0.05);K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但3组患儿转出PA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预注射氯胺酮氯胺酮或氟比洛芬酯均可降低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但预注射氯胺酮后效果更好,对提高小儿七氟烷麻醉围术期安全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3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分级Ⅰ-Ⅲ级,年龄31—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降压组。颅骨钻孔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为0.1ug/(kg.min),不进行控制性降压;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每2min增加0.1ug/(kg.min);硝普钠组静脉输注硝普钠0.5ug/(kg·min),然后每2min增加1ug/(kg·min),直到降至目标血压。瑞芬太尼组和硝普钠组平均动脉压降至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的70%,但不低于50mmHg。颅内动脉瘤夹闭5min后停止降压,瑞芬太尼组输注速率恢复至降压前水平,硝普钠组停止输注硝普钠;关闭颅骨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于麻醉诱导前、降压前即刻,降压达目标血压后5min、降压达目标血压后30min和停止降压后10min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集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颈静脉乳酸含量差。结果瑞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问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硝普钠组,但血压较硝普钠组稳定(P〈0.05);与对照组比较,瑞芬太尼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降低;硝普钠组脑氧摄取率和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差(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脑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中度单纯性肥胖(27.5 kg/m2≤体质量指数<32.5 kg/m2)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术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 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亚太减重暨糖尿病外科中心收治的术后随访满1年的33例行LSG术的轻、中度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物理指标及生存质量。 结果术后1年,患者体质量下降明显,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percentage of excess weight loss,EWL%)为75.0%,术前术后的体质量、腰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OSF-36总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轻、中度单纯性肥胖患者行LSG术的近期减重效果确切,术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远期减重效果及生存质量还需大样本、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系统功能减退,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代谢降低,术中易发生麻醉过深或过浅,而术后又易发生苏醒延迟。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对老年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cCoy喉镜协助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经口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ASAⅠ或Ⅱ级全身麻醉诱导后McCoy喉镜窥喉不能看见声门任何部分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20):McCoy喉镜协助FOB经鼻插管组(对照组)和McCoy喉镜协助FOB经口插管组(研究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首次插管前(T1)、插管成功即刻(T2)和插管成功后1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统计两种方法插管一次成功率、多次成功率、插管耗时和插管并发症。结果:T0、T1、T2、T3等时点两组间SBP、DBP和HR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耗时和插管并发症两组间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成功率均为100%。结论:McCoy喉镜协助FOB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率高,耗时短,可作为全麻诱导后困难插管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