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逆汤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四逆汤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逆汤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将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四逆汤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变化及麝香保心丸对CFR的影响。方法:将有胸痛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构正常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14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脂以及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的冠状动脉血流频谱,并评价CFR。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LDL-C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冠状动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rVd)较低,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下冠状动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d)和CFR较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rVd下降,dVd和CFR升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CFR明显减低,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在降低血脂同时,可能通过减轻微血管的早期硬化和改善内皮功能而达到改善慢血流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自1992年4月至2008年11月采用Inoue单球囊法对176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对其中自1992年4月至1998年8月426例术后10年患者进行随访.球囊扩张前后均采用同步记录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计算二尖瓣跨瓣压差.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临床心功能评价.结果 1748例完成PBMV治疗,成功率为98.86%.左心房平均压由术前(38±7)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12±4)mm Hg(P<0.001),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术前(28±6)mm Hg下降至(8±3)mm 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0.98±0.26)cm~2增加至(1.97±0.39)cm~2(P<0.001).主要并发症为死亡2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肺水肿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12例,脑栓塞2例.426例PBMV术后10年随访,心功能仍然维持在纽约心功能Ⅰ~Ⅱ级而未冉进行PBMV或换瓣术者288例(67.6%),冉狭窄140例(33.3%),死亡31例(7.5%).结论 PBMV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4.
5.
我们于1998年1月~8月份应用恬倩口服液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96例,同时应用扑热息痛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87例对照,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总甙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广华  宋开友 《华夏医学》2005,18(4):507-509
目的:探讨雷公藤总甙对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总甙6个月,所有的患者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总甙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病人,再次采用我科小弧度法PBMV治疗,并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结果 82例病人经再次PBMV治疗后,成功78例,成功率为95.1%。术后病人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5~4.76,P均〈0.05);而左心房内径无明显改变(t=1.54,P〉0.05)。78例病人术后随访(76±23)个月,结果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再次PBMV术前,跨瓣压差明显小于再次PBMV术前(t=2.16-3.68,P〈0.05),且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59,P均〉0.05),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PBMV后再狭窄的病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操作正确,再次PBMV后即刻及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PBMV后二尖瓣再狭窄的病人,再次采用我科小弧度法PBMV治疗,并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结果 82例病人经再次PBMV治疗后,成功78例,成功率为95.1%。术后病人左心房平均压、二尖瓣口面积、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5~4.76,P均<0.05);而左心房内径无明显改变(t=1.54,P>0.05)。78例病人术后随访(76±23)个月,结果二尖瓣口面积仍明显大于再次PBMV术前,跨瓣压差明显小于再次PBMV术前(t=2.16~3.68,P<0.05),且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59,P均>0.05),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于PBMV后再狭窄的病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手术操作正确,再次PBMV后即刻及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我院测定了56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肺部感染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15~85岁,平均50岁。其中细菌性肺炎30例(均由胸片及细菌学检查确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6例。对照组56例,均为同期本院健康查体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35~84岁,平均52岁。肺部感染组静滴抗生素2周左右,至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阴影基本消退。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金标法测定血浆D一二聚体,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肺部感染者治疗前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为肺炎组1.909±1.862mg/L,慢支组为1.772±1.563mg/L;对照组为0.68±0.248mg/L。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01。肺部感染者经静滴抗生素2周后,肺炎组和慢支组的D一二聚体分别为2.457±1.762mg/L、1.035±1.209m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0.
房性早搏始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了解房性早搏 (简称早搏 )与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关系。通过 2 4h动态心电图分析 2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观察其 2 4h房颤的发作阵数 ,房早的发作情况 ,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早的联律间期、房早前周长、房早前12 0s房早频率等。结果 :诱发房颤的房早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显著提前 (35 5 .9± 32 .8msvs 4 0 8.4± 4 1.7ms,P <0 .0 1) ,房早是否诱发房颤还与房早前周长长 (85 4± 10 6msvs 74 2± 113ms ,P <0 .0 1)及房早前 12 0s的房早频率快 (2 1.7± 15 .3次 /分vs9.79± 7.92次 /分 ,P <0 .0 1)有关。结论 :房早是否始动阵发性房颤不仅与房早的联律间期有关 ,而且与房早前周长及其前 12 0s房早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