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不同抗病毒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程的影响.方法利用病毒唑、阿昔洛韦、丽科伟治疗病毒性脑炎,观察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结果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明显不同.结论丽科伟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炎在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上明显优于阿昔洛韦、病毒唑.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病毒药物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不同抗病毒治疗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程的影响。方法 利用病毒唑、阿昔洛韦、丽科伟治疗病毒性脑炎,观察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结果 三组病人的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明显不同。结论 丽科伟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炎在症状、体征、脑电图恢复时间及总疗程上明显优于阿昔洛韦、病毒唑。  相似文献   
3.
宋庆梅 《临床医学》2012,32(1):88-89
目的 分析婴儿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现状.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5株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ESBLs确证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显示,敏感性较高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均达85%以上;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 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较高,应进行耐药性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ESBLs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的专科教育及医学新技术的普及,主要是通过进修教育这一途径来解决的。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培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儿童大叶性肺炎期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肺炎患儿中,大叶性肺炎61例,非大叶性肺炎59例。测定患儿血清中的TNF-α、IL-10及IL-6含量。结果大叶性肺炎组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热症状的人数明显多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叶性肺炎组的TNF-α、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叶性肺炎组,IL-6水平低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患大叶性肺炎期间,TNF-α及IL-10过度分泌,IL-6分泌不足。TNF-α、IL-10及IL-6均可作为大叶性肺炎病况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的血压在24小时内并非固定不变,它呈“二高一低”状态,即上午9~11时,下午3~6时最高,午夜最低。有75%左右的中风病人是在血压最高的时间内发病的。因此最好摒弃习惯的一日三次服药法,改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潮期间前30分钟服  相似文献   
8.
1.脑膜炎所致的头痛:临床上多见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其疼痛特点为,头痛发病急或较急,头痛的同时多伴有发烧、为全头痛,程度较剧烈呈持续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有颈部强直、克尼格氏征阳性。严重者可有颅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癫痫样抽搐,精神及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头痛: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SP患儿73例。根据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PN)分为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N组(n=32)和未合并紫癜性肾炎的HSP组(n=41);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表现分为单纯组(n=15)、关节症状组(n=17)、消化道症状组(n=14)及混合症状组(n=27)。选取同期41例体检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各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和维生素D抗体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SP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HS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SP组和HSPN组血清维生素D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PN组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与H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均低于单纯组(P<0.05),但关节症状组、消化道症状组、混合症状组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症状组的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体内25-(OH)D水平较低,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的HSP患儿25-(OH)D水平更低。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高于健康儿童,但不同症状HSP患儿维生素D抗体水平并无差异,因此不同症状HSP患儿25-(OH)D缺乏程度可能与皮肤、肾脏、胃肠道等受累致维生素D合成不足和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抽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庆梅  申改青 《中原医刊》2002,29(10):12-12
为探讨医源性抽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随机抽取80例年龄≤14天(入院时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需静脉抽血的早产儿,依病情需要抽取不等量静脉血,观察其取血前后的血红蛋白变化,结果二者并无显著差异,表明一定范围内(≤5ml/kg)的抽血对早产儿贫血无影响,不致造成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