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苑晓春  宋善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F003-F003
我院使用芬兰产AlphaRJ型高频钼铑靶乳腺摄影机 ,X射线管型号为Varian -M 1 56型 ,高传输细胞滤线栅CHTC系统 ,采用屏幕蹼型压迫板 ( 1 8cm× 2 4cm ) ,具有透明表面 ,并有相应的压迫厚度显示器和压力显示器。由于乳腺呈圆锥形 ,前后厚薄不一致 ,若按乳腺的自然形态投照效果很差 ,因此必须加压固定后投照才能提高投照效果。乳腺摄影常规取轴位和斜位。轴位投照时 ,投照架处于正位 ,胸廓紧靠摄片台外缘 ,将乳腺置于摄片台暗盒上 ,启动压迫器 ,自上而下逐渐回压至手感有一定阻力 ,患者感觉局部有紧迫感而不甚疼痛为适度 ,此时乳头处于切线…  相似文献   
2.
裘佶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175-117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10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用特制骨水泥注射器注入骨水泥3ml~6ml不等。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能加固椎体,增加病变椎体的抗压缩及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预后良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快速对比增强MRI鉴别良恶性软骨肿瘤。方法:37例患者中,有8例内生软骨瘤,11例骨软骨瘤,18例软骨肉瘤。对其进行快速对比增强MRI扫描,按开始出现强化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增强—动脉强化后10s内开始强化;进展期增强—动脉强化后10s~2min之间;延迟期增强—动脉强化5min后。结果显示与27例外科手术标本、3例刮除物标本和7例活检标本,结合长期随访结果和组织病例诊断相互关联。结果:强化的开端同良恶性肿瘤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早期增强可出现在软骨肉瘤病例中,亦出现在骺板未融合的骨软骨瘤病例中,但不出现在内生型软骨瘤中。诊断恶性软骨肿瘤的敏感度为89%,特异性为84%,阳性预测值为84%,阴性预测值为89%。结论:快速对比增强MRI成像有助于鉴别成人的良恶性软骨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CT及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15例均行CT扫描,其中10例同期行MRI扫描。结果15例CT表现均可见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其中13例肿块显示有钙化,大团块状钙化10眼,砂粒状钙化3眼,伴有视网膜脱离形成积液5例5眼,3例伴视神经增粗。MRI检查显示:10眼中有5眼肿块内可见钙化,6例伴有视网膜下积液,视神经增粗3例,肿瘤沿视神经向颅内发展2例。结论CT和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显示肿瘤内钙化这一特征性改变方面CT优于MRI,而在观察视神经及颅内侵犯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表现。方法:对3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CT扫描,其中有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35例脊柱结核患者中,胸腰椎段结核18例(51.4%);腰椎结核9例(25.7%);胸椎结核5例(14.3%);颈椎结核2例(5.7%);骶椎结核1例(2.9%)。早期脊柱结核4例,仅见椎前软组织肿胀;进展期脊柱结核24例,可见椎体呈“融冰样”、“碎玻璃样”骨质破坏,破坏区内可见沙砾样死骨,增强后冷脓肿壁均一环状强化;愈合期脊柱结核7例。结论:脊柱结核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可对脊柱结核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任广成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27-2228
目的:评价数字钼靶摄影和CT在乳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2例乳房肿块的CT和钼靶征象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特征性表现。结果:CT对乳腺癌、乳房积乳囊肿、纤维腺瘤、男性乳腺发育症(肿块型)、女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7/9)、100%(2/2)、100%(15/15)、100%(5/5)、100%(10/10);数字钼靶摄影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6/9)、50%(1/2)、80%(12/15)、60%(3/5)、80%(8/10)。CT和钼靶摄影对乳房肿块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和74%。结论:CT对肿块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检查,两者综合应用可提高对早期乳腺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红莲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23-2624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根据癌灶发生部位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胰腺癌预后极差,1a的生存率不到30%,5a生存率仅3%~7%。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后5a生存率可达30%,因此,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及胰周的解剖结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胰腺实质的细微结构变化,是目前诊断和术前评估胰腺癌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玮霞  宋善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33-413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及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23例均行钼靶X线摄片,其中14例同期配合超声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结节肿块影17例,彗星尾征5例、伪足征4例、导管征2例,微小钙化16例,还有血运增加6例、脂肪层浑浊3例,皮肤增厚5例,乳头凹陷4例。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12例,5例有细点状钙化,6例可见血流信号,1例显示为低回声带。结论:早期乳腺癌的X线检查的直接征象不典型,需注意间接征象,辅助超声扫描可以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宋善军  李群策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05-4406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行MRI检查。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岁~17岁。10岁以下患者7例(58%)。结果: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常见于小脑蚓部。MRI扫描T_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_2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注药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的诊断髓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蔡甸区1960年成立专业机构防治麻风;1992年初级保健工作起步以来,卫生局又将麻风防治纳入“初保”。到1994年底,全区的麻风患病率已降到0.002‰,发病率降到0.081/10万,1995年10月,经省市考核确认麻风已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