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用分离到的胎儿有核红细胞,评价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筛查染色体非整倍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孕周17~21+4周)拟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外周血20ml,用双密度梯度离心和双抗体磁性活化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富集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其中10例患者富集的细胞进行吉姆萨-瑞氏染色,10例进行抗人CD235a和CD71免疫荧光抗体染色,行细胞鉴定和计数.23例富集后的细胞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chromosomal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探针进行非整倍体分析,并与羊水培养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标本均分离出有核红细胞,并经组织学染色、免疫荧光特异抗体和FISH鉴定.23例FISH诊断中,未发现非整倍体异常;14例男性胎儿有13例发现Y荧光信号,1例未发现,女性胎儿中均发现2个X荧光信号.结论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经富集的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非整倍体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球(Bobs)检测技术应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864例单胎中期妊娠孕妇(指征包括高龄、唐氏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胎儿无创DNA检测高风险、不良生育史、胎儿超声结构或软指标异常、染色体病家族史等),用Bobs技术快速检测13、18、21、X、Y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及9种微缺失综合征,并与常规羊水细胞染色体的G显带分析结果及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302例各类异常,包括256例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含3例嵌合体及2例47,XXY合并Yq11.223、Yq11.23微重复),46例微缺失及微重复异常(含1例等臂X染色体),染色体非整倍体数目异常检测结果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一致,有39例微缺失、微重复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Bobs一致。Bobs在检测数目异常+嵌合体及结构异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100.0%。结论:Bobs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和9种微缺失综合征,是具有快速、可靠等特点的产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早期利用颈项透明层厚度(NT),联合血清生化标志物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筛查DS敏感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嘉兴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早孕建卡时自愿参加产前筛查的孕妇(年龄17~45岁),共计11 882例.分别于孕早期(11~13w+6d)测定孕妇血液中Free-βhCG、PAPP-A值,超声测定NT值;对于同一个体,利用风险计算软件,比较在孕早期NT、Free-βhCG、PAPP-A联合筛查和血清学Free-βhCG、PAPP-A筛查对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和特异性的异同,比较二种筛查方案的敏感性.结果 11 882例孕妇,共发现18例DS,发生率为0.15%.联合筛查和血清学筛查的检出率分别为83.3%、72.2%,特异性为98.4%、97.3%,检出效率为7.18%、3.9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孕早期联合筛查ROC曲线下的面积值(AUC)为0.975(95% CCI:0.943,1.007),血清学筛查AUC为0.901(95% CI:0.789,1.013).结论 孕早期联合筛查比血清学筛查DS有比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相同的假阳性率情况下有较高检测率,可有效减少孕妇侵入性穿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