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8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鼠壁细胞的黏膜刮取式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黏膜刮取式方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相差显微镜、HE染色、电镜、荧光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对壁细胞进行观察和鉴定,并测定了壁细胞直径。结果成功地分离了大鼠胃黏膜细胞,同时证实,壁细胞在所分离的细胞中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胆汁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不少证据表明,测定血清胆汁酸是评价肝功能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1981年我们建立了血清甘-胆酸(CG)放射免疫分析,此后,又相继建立了血清甘-硫化石胆酸和甘-鹅去氧胆酸(CDCG)的放射免疫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测定血清或其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胃肠激素间的关系。方法 对54例四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的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的四组(FDN组),另以17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脂和餐后)、胃窦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T)和胃动宗(MTL)含量。结果 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差异无显著性。FDD组空脂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M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FDN组。各组十二指肠粘膜组织MTL含量均明显高于胃窦粘膜。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MIL密切相关。NT、MIL在F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三叶因子2(hTFF2)治疗大鼠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冰乙酸法制作慢性胃溃疡模型。造模时Ⅰ、Ⅱ、Ⅲ组于胃黏膜下分别注射pcDNA3.1-hTFF2(人三叶因子2插入pcDNA3.1载体;pcDNA3.1为真核表达载体,有进入胃黏膜下细胞的特性)西米替丁及pcDNA3.1。造模后7、14d各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测定溃疡面积、胃液总酸度及黏液糖蛋白水平。结果Ⅰ、Ⅱ组较Ⅲ组溃疡面积明显缩小,Ⅱ组较Ⅰ、Ⅲ组胃总酸度明显降低,Ⅰ组较Ⅱ、Ⅲ组黏液糖蛋白量明显增加,P均〈0.001。结论pcDNA3.1-hTFF2单次局部注射可通过增加黏液糖蛋白的分泌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6.
何美蓉  张绍荣  宋于刚  陈学清 《医学争鸣》2005,26(19):1735-1737
目的:探讨肠嗜铬样细胞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的关系. 方法:通过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ECL细胞形态、组氨酸脱羧酶(HDC)mRNA和组胺含量的变化. 结果:胃溃疡大鼠胃黏膜内HDC阳性细胞率和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第1日即开始降低,术后第6日达到最低,随后开始回升,术后第12日基本正常. 胃黏膜内HDC 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第1日开始降低,第3日最明显,第6日开始恢复,第9日后接近正常. 制模术后胃黏膜内组胺含量也出现下调,以术后第6日为最低. 结论:ECL细胞可通过减弱其合成组胺的功能,参与胃溃疡自愈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
8.
我科使用镁佳胃孔剂治疗慢性胃病,共观察100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凤蓬  宋于刚 《广东医学》1999,20(11):905-906
胃泌素瘤也称作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以往,大多数胃泌素瘤病人往往在出现了广泛肝转移和严重消化性溃疡时才确诊,唯一有效地控制高胃酸分泌的手段是全胃切除,且往往急诊手术,伴有相当的手术期死亡率。目前,由于诊断方法和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高效抑酸药的应用,使得对本病的描述与诊断、肿瘤定位、手术实施、药物治疗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改观[1]。  大多数胃泌素瘤病人有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症状,但不能与一般的消化性溃疡区分,因此在症状发生与确诊之间可能会有3~5a的延搁。腹痛是最常见症状,约40%病人有腹泻,约1/…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大鼠组织中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T)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观察了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组织Gas、SST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时组织中Gas含量低下,SST含量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as及SST水平紊乱的状态得以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果初步表明,组织中Gas、SST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