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 <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结论 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别按气血亏虚、痰湿阻络和肝肾不足三种证型辨证施护,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出院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80例患者,治愈55例,有效20例,复发5例。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有效的控制了复发率,明显提高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在胰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武汉市某医院收治的84例胰腺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对疼痛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后根据动态疼痛评估信息制定相应的疼痛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麻醉清醒后24h、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4~72h内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麻醉清醒时及麻醉清醒后24h时,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24h、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高于麻醉清醒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清醒后48h及麻醉清醒后72h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后24~72h内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及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评估电子记录模板应用于胰腺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疼痛管理效果,其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降低镇痛药使用率及躁动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临床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于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病变累及椎动脉后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而发病,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发作性症状。近年来随着对颈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疗水平也不断提高,目前90%以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都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由于颈椎病的退行性改变的不可逆性及复杂多变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组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辨证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辨证施护;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时症状体征评分及复发率比较,辨证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6.
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化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自2007年10月-2010年5月,本院肿瘤科对30例肿瘤化疗患者使用托烷司琼止吐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该病的康复和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综述如下。1心理护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史普遍较长,患者表现为情绪急躁、食欲不佳、焦虑、失眠等,尤其是症状反复发作者,往往处于恐慌状态,故加强心灵沟通、积极交  相似文献   
8.
宋丽良  刘丽华 《中国临床护理》2011,3(2):153-153,159
老年人脏器衰退,血不归经,失眠率日益增高, 危害健康.目前,西医治疗失眠以镇静催眠药物为主,易引发睡眠结构紊乱和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反应.而中医在老年失眠症治疗中具有疗效肯定,治疗比较彻底,副作用小等优势.笔者根据其辨证特点,提出辨证施护的方法改善老年性失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脂代谢异常的特征、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6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HCC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L-FABP表达变化,并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将HCC组患者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患者的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HCC组的ApoA、ApoB、ApoA/ApoB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 <0.05);肝硬化组患者的ApoB、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HCC组(P <0.05),肝硬化组的TG、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HCC组(P <0.05)。HCC组、肝硬化组ALT、AST、LDH、ALP、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CHE低于对照组(P <0.05);HCC组患者的TBIL值低于肝硬化组(P <0.05)。HCC组L-FABP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P <0.012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FAB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2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ApoA、ApoA/ApoB、HDL-C低于A、B级患者(P <0.05),C级患者TG、LDL-C高于A、B级患者(P <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ALT、AST、LDH、TBIL高于A、B级患者(P <0.05),CHE低于A、B级患者(P <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L-FABP阳性率高于A、B级患者(P <0.05)。结论 HC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脂代谢功能减弱、L-FABP表达增强的特征,且HCC与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