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我院1996年10月~2 0 0 3年8月共收治前列腺癌35例,其中误诊6例,误诊率17%。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年龄6 5~78岁,平均72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0个月。1 2 临床表现 6例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2例伴急性尿潴留,1例伴血尿。4例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尿路成像在UPJO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 (MRU)在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 (UPJO)的价值。方法 对 10例UPJO患者进行MRU检查 ,并和KUB +IVU、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U诊断UPJO准确率为 10 0 % ,能清晰显示UPJO处梗阻。结论 B超和KUB +IVU提示有UPJO的患者可直接行MRU检查 ,无创且并发症少 ,可替代逆行肾盂造影 (RP) ,结合肾图可替代IVU检查  相似文献   
4.
气压弹道碎石和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和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共10例。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术后7~9d拔管,排尿通惕,无TURS,大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和汽化电切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宇洪涛 《工企医刊》2001,14(5):12-12
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2月,我院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国产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20例20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9岁~54岁,平均38岁。置管时间1个月~3个月,平均1.5月。其中复杂性肾结石9例,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狭窄3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3例。术前常规行B超、平片、尿常规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铜陵地区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结石进行成分检测分析,了解本地区结石成分特点和防止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共106例,通过体外碎石术、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取石术取出结石标本106份,使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并分析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等临床特征,并总结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106例结石标本以混合性结石为主,其中含有草酸钙结石的样本为主,尿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磷酸氢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所占比例较低。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30~55岁时所占比例较高,患者居住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尿路结石成分检测分析对于了解结石形成原因、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尿石症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3年10月至2010年1月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汽化电切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联合应用无菌蒸馏水及丝裂霉素C(MMC)和表柔比星等行膀胱灌注治疗共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高危NMIBC患者,收集术前血常规检测结果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按照LMR中位值将120例患者分为高低两组,术后随访,比较高LMR组和低LMR组的临床特征及1~5年无复发生存率情况,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两组LMR指标与高危NMIBC预后的关系。 结果根据LMR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3.14,52例)和高LMR组(≥3.14,68例),分析表明高LMR组和低LMR组的NLR、PLR、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分期、肿瘤复发、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LMR组患者3~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高LMR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LMR是影响肿瘤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 结论术前LMR与高危NMIBC患者的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