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985年至1986年手术治疗的109例乳腺癌的原发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EGF强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52.2%)和病理分级明显高于弱表达且(23.5%,P<0.05);随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生存率(5年、10年、15年)呈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VEGF与肿瘤大小、绝经状况、雌孕激素受体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VEGF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趋势,是估计恶性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头湿疹样癌与乳腺癌浸润乳头之间区别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980~1982年间.天津肿瘤医院收治可手术原发女性乳腺癌715侧重新复习。根据镜下在乳头皮肤见到paget细胞以及癌直接浸润(或累及)乳头,确定乳头湿疹样癌20例,乳腺癌浸润乳头69例。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发现,乳头湿疹样癌的临床表现以乳头糜烂,结痂为主,而乳腺癌浸润乳头则以乳头凹陷、皮肤粘连、桔皮样变和乳头抬高为主;镜下形态,乳头湿疹样癌主要是在乳头表皮内见到Paget细胞,晚期亦可浸及乳头基质。乳腺癌浸润乳头主要特点是癌细胞浸润乳腺导管,管壁可完整或被浸破,癌亦可直接浸润乳头基质,绝大多数皮肤正常,直接累及皮肤少见,均无Paget细胞。通过本文研究,作者认为乳头湿疹样癌为乳腺癌的独立类型,其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预后等方面,均与乳腺癌浸润乳头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术中即刻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及美学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7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3岁,平均45岁。左侧39例,右侧38例。病程1~180d。乳腺癌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60例,Ⅲ期6例。肿块大小1~4cm,其中外上象限34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上象限22例,内下象限6例。组织病理检查:浸润性导管癌60例,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腋窝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淋巴结数1~7个。阴性48例。其中35例为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42例为距肿瘤边缘2cm圆形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改良切口中肿瘤位于内上、内下及外下象限时采用腋下切口进行淋巴结清扫,其中保留乳头乳晕切口10例。术后依据再造乳房外形、大小、位置、对称性以及切口瘢痕进行评分,3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术后6例发生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坏死率7.79%,其余皮瓣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3~72个月,平均39个月。76例患者未出现复发和转移,1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42例改良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40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95.24%:35例常规梭形乳腺癌切口患者再造乳房评分3分以上31例,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为88.57%。结论 依据不同肿瘤位置选择改良乳腺癌手术切口有利于缩小再造乳房切口瘢痕,提高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原发女性乳腺癌术后生存率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女性原发乳腺癌术后生存率是否随时间进展有所改善,学术界曾有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有而另些则认为无。本文通过对天津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时期的生存率,并与欧美国家同期比较,企图说明天津肿瘤医院治疗乳腺癌技术不断提高,以及在国际所处的位置。方法:1954年至1984年间,天津肿瘤医院收治原发女性乳腺癌4491例,重新复习病历,按UIEC标准(1987)重新分期,全部病人随访5-15a,将病历资料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50年代,5a,10a和15a的生存率分别为48.4%,37.3%和30.8%;60年代为62.5%,50.9%和43.9%,70年代为69.9%、59.8%和50.7%,80年代仅有5a生存率为79.0%。结论:说明从50年代至80年代乳腺癌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这一结果与美国白人及欧洲生存率最高的国家相同。  相似文献   
6.
乳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乳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对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应用美国ContourⅡ型175mA高频钼靶乳腺X线机及立体定位系统,将乳腺定位针穿人可疑病变区,指导外科活检,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17例,囊性增生病10例,腺纤维瘤15例,导管上皮增生8例,腺病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慢性炎症2例,脂肪瘤、囊肿各1例。提示X线立体钢丝定位术适用于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定位诊断,可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10枚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辅助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病理确诊且腋窝淋巴结转移10枚及以上原发乳腺癌患者186例,采用X^2检验和COX模型,分析诊断年龄、肿物大小、临床分期、术式、术前化疗状态、术后化疗状态、术后放疗状态、术后内分泌治疗状态、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病理因素和辅助治疗方法与3、5年复发率和3、5年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物大小与10年生存率、5年和10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10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与5、10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5、10年无瘤生存率及5、10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年龄、术式、激素受体状态和术前化疗状态与5年无瘤生存率、10年无瘤生存率及5、10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结果仅术后化疗状态是与预后相关的辅助治疗方法。结论:对于10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原发乳腺癌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因素和辅助治疗的选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的DCIS235例,分析其生存率、健在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情况。结果:1)1958~1992年DCIS发病率为2%~5%。2)年龄和预后无显著性关系,但5年局部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肿瘤大小对DCIS预后无影响。4)各术式的生存率、健在率、复发率和转移率无明显差别。5)化疗对DCIS的预后无影响。结论:非普查DCIS患者的发生率为2%~5%,40年内基本稳定。DCIS复发率和转移率低,生存率高。年轻DCIS患者预后不如年老者。各术式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和健在率相同。术后辅助化疗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状态与术后复发、转移部位的关系。方法:1989~1994年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乳腺癌病例且雌、孕激素受体明确、术后随访完整的病例1372例。根据ER和PR状态分组,总结ER和PR状态与首次治疗后发生复发、转移部位的关系。结果:ER /PR 组患者皮肤、骨骼转移率为10·91%,明显高于ER-/PR-组(5·56%),P=0·0053;ER-/PR-组内脏转移率为15·56%,高于ER /PR 组(3·64%),P=0·0000。激素依赖性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82·31%,80·04%)高于非激素依赖性组(77·22%,73·89%),P<0·05。两组10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无区别。结论:乳腺癌在晚期转移部位与ER、PR受体状态有关,ER /PR 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高于ER-/PR-组,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受体(ER)阴性和ER表达下调是内分泌治疗失败及影响预后的原因,许多因素影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对ER表达调节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