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部机械压砸伤爆炸伤后虎口内软组织缺损并瘢痕挛缩 ,均不同程度影响功能。我们于 1996年 10月— 1999年 6月对 12例患者行修复手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2例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16~ 4 0岁 ,损伤原因 :机器伤 6例 ,爆炸伤 4例 ,烧伤瘢痕 2例。2 治疗方法与结果“Z”成形术 5例 ,游离植皮术 3例 ,示指背侧皮瓣 3例 ,拇指背侧皮瓣 1例 ,全部病例经 1~ 3年随访 ,其虎口外形好 ,虎口开大 70°~ 90°拇指对掌外展功能恢复满意。3 讨论3.1 虎口挛缩的分类 由于不同程度的虎口挛缩对拇指功能的影响不同。所采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惠宇  孟昭英 《中国骨伤》2002,15(3):183-183
患者 ,男 2 0岁 ,于 1999年 6月 14日工作时右手掌被电锯锯伤 ,致右手掌不完全离断 ,当时曾到外院就诊均未收治。到我院时损伤时间已过十余小时。查 :右手掌横纹横断伤口 ,软组织及掌骨完全离断 ,仅有手背侧部份 (3 5cm)皮肤相连 ,到我院后急诊给予清创原位缝合皮肤 ,右手伸直位石膏托固定 ,术后应用抗菌素及血管扩张药。 2天后右第 3、4、5指血运尚好 ,红白反射存在 ,右第 2指发黑 ,呈干性坏死 ,给予右第2指掌指关节离断。伤后 1周右手余指均成活。创面经换药愈合 ,6周后行虎口成形 ,第 2掌骨线状截骨 ,右第 3、4指深屈肌腱吻合。讨论 …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至翌年4月间,本市东郊区务本村发生一次斑疹伤寒流行,共发病87例。经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及血清学等调查,证实为鼠型斑疹伤寒,这是本病在我市首次被确定。兹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病原菌的感染过程中,人体常以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两组免疫防御系统自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及血液中小噬细胞吞噬力,均为已知的非特异性防御因素。急腹症中的炎症疾病及其继发感染,均可造成机体功能减退和免疫力的相应降低,为观察针刺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几项实验。一、针刺足三里等对增强家兔全血小噬细胞吞噬能力的观察: 1.方法:静脉采血0.05毫升加入枸橼酸钠0.05毫升,再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0.05毫升(菌液浓度  相似文献   
5.
三种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原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世界卫生组织 (WHO) 1998年推荐的L2 0B细胞整合了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受体基因而对PV敏感 ,有助于从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而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则要通过Hep - 2和RD细胞检出。 1999年我们采用L2 0B、Hep - 2和RD三种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比较三种细胞对不同肠道病毒(EV )的敏感性。1 标本来源  1999年天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的粪便标本。2 PV在三种细胞中的生长情况 L2 0B、Hep - 2、RD三种细胞由中国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标性监测脑血管科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对2009年4月-2010年3月住脑血管科>48 h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 住院患者505例,医院感染率为2.18%,例次感染率为3.17%;比未开展目标监测前同期脑血管科平均医院感染率的3.80%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分析脑血管科医院感染的动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1999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7例,从1名患儿分离到脊髓灰质炎3型(PⅢ)病毒,阳性率为5.9%;自1名患儿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5.9%。同时采集了96名密切接触及22名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到病毒15株,分离率为12.7%,其中3株为PⅢ病毒,其余12株为NPEV。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92例,女58例,男女之比为1.59:1。首次发生惊厥年龄1岁前29例(19.3%),2~3岁95例(63.3%),4~6岁26例(17.4%)。惊厥与发热关系:体温的高度和体温上升的速度对热惊厥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体温385℃~39℃发生惊厥72例(48.0%),~40℃65例(3.3%),ler40℃13例(巳7%)。热惊厥多发生在高热开始后不久,体温骤升之时。惊厥类型及惊厥持续时间:全身性阵发性抽搐者132例(880%)。全身性强直性抽搐者18例(12.0%)。抽搐发作约5分钟缓解者98例(65.3%),约10分钟内停止者43例(28.7%…  相似文献   
9.
高黏度温敏性几丁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及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改进制备工艺,提高几丁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chitosan/glycerol phosphate。C/GP)的黏度,以期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采用改进的消毒方法,即将几丁聚糖单独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制备高黏度温敏性C/GP(highviscousC/GP,HV-C/GP)。并采用常规方法制备C/GP。Gemini流变仪动态检测HV-C/GP、C/GP流变学变化,评估黏度提高以后材料的初始黏度、胶凝温度和胶凝时间变化。将凝胶化的两种材料,放入PBS液中,于0、1、2、5、10和25d取出,干燥称重,计算失重率,比较两种材料的体外降解情况。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的超微结构。结果脱乙酰度91%的C/GP初始黏度为1.81Pas,而HV-C/GP为17.24Pas,后者较前者提高了近10倍。C/GP的胶凝温度为37℃,HV-C/GP为34℃:在胶凝温度下,两者的胶凝时间约为5min。0.5mLHV-C/GP和C/GP凝胶化后第1天,失重率分别约为72.5%和55.4%,此后质量逐渐降低,至第25天分别为90.8%和78.2%。扫描电镜下两种材料均可以观察到多孔网络结构,C/GP孔径为50~100μm,HV-C/GP孔径为30~50μm,后者较前者明显缩小。结论通过改进消毒方法制备的HV-C/GP黏度明显提高,但温敏性变化不大;降解时间有所延长;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多孔网络状结构,且孔径减小。  相似文献   
10.
探索内科教学的新方法,培养临床实用人才。通过课堂多媒体直观教学将医学中大量的有形实体和抽象概念、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经过典形病例讨论及实验课的操作,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